中国的低空经济领域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崛起,成为消费市场的全新焦点。随着载人型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许可的正式颁发,低空经济正式迈入“载人时代”,市场预测显示,到2025年,这一领域的市场规模有望达到惊人的1.5万亿元。
低空经济的范畴极为广泛,涵盖了从无人驾驶载人飞行器、空中出租车,到低空文旅、物流、医疗等多个新兴领域。多家企业正积极投身其中,加速推进商业化进程,促使低空经济朝着规模化、多元化的方向快速发展。
这一新兴经济模式不仅为消费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体验,还推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全面升级与发展。展望未来,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以及技术的持续进步,低空经济有望成为驱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开启全新的消费模式和业态。
据天眼查信息显示,截至目前,我国处于在业、存续状态的低空经济相关企业数量已超过7.8万家。其中,仅在2025年,就新增注册了约7100余家相关企业,显示出该领域的蓬勃生机与巨大潜力。
从地域分布来看,广东省、山东省、江苏省在低空经济相关企业数量上位居全国前列,分别拥有超过1.1万家、6400余家和4100余家相关企业。这些地区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完善的产业链,成为了低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地。
据天眼查风险数据显示,涉及司法案件的低空经济相关企业约占总数的5.57%。这一数据提醒我们,在推动低空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需要加强监管,确保行业的健康与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