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上海国际车展盛大启幕,以“拥抱创新,共赢未来”为主题,吸引了全球26个国家和地区的近千家参展企业,成为了一场规模宏大、影响深远的汽车盛宴。其中,50余家国际知名企业首次亮相,覆盖了芯片技术、人工智能、材料科学及能源补给等多个前沿领域,彰显了中国汽车市场对全球产业链的强大吸引力和创新引领力。
在车展的芯片展区,算力成为了智能汽车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英特尔推出了第二代AI增强软件定义汽车(SDV)SoC,采用多节点芯粒架构,为汽车厂商提供了定制化的计算、图形和AI功能,显著降低了开发成本,缩短了产品上市时间。芯擎科技则展示了其全矩阵芯片,包括“龍鹰一号”智能座舱芯片,该芯片出货量已突破百万,并成功打入德国大众供应链,实现了国产车规芯片的国际化突破。爱芯元智的M57系列车载芯片,凭借自研NPU和MCU的集成,以及内置的安全岛设计,为辅助驾驶提供了全维安全保障。
AI技术的突破,特别是多模态大模型的落地,正在重塑智能汽车的感知与决策体系。元戎启行与火山引擎达成了深度合作,共同提升AI算法训练效率,推动VLA(Vision-Language-Action)模型的迭代。Mobileye则以摄像头为核心的复合人工智能系统(CAIS),实现了从辅助驾驶到无人驾驶出租车的全面覆盖。同时,Nullmax的MaxDrive Plus方案,通过平台化技术架构,灵活适配国内外主流芯片平台及传感器,助力车企快速完成差异化车型的量产。
电子电气架构的集中化趋势,推动了跨域融合的实践。车联天下基于高通Snapdragon Ride Flex SA8775P平台打造的AL-A1舱驾融合产品,实现了中高端座舱功能与高阶智能驾驶能力的一芯多系统协同。联想车计算则以“算力+AI”双引擎为核心,推出了辅助驾驶域控制器与智能全舱交互的解决方案。联发科的天玑座舱平台C-X1,通过云端-端侧一致性生态,部署多模态大语言模型,为用户提供了低延迟语音助手和个性化内容推送。
技术路线的多样性促进了生态合作的深化。英特尔联合多家企业构建了开放生态,共同攻克智能化难题。Momenta凭借平台化技术架构,已累计合作量产超过130款车型,覆盖了全球多个知名品牌。国产芯片企业如芯擎和爱芯元智的出海布局,标志着中国供应链在全球汽车产业中的地位正在从替代走向引领。
在轻量化与补能领域,参展企业同样带来了诸多创新技术。VAMA&GONVVAMA的驭简™多零件集成解决方案,通过先进的激光消融技术和排料技术,实现了显著的减重效果。曼胡默尔发布的动力电池无烟防爆阀,大幅提升了热失控产生的有毒气体的过滤效率。浩思动力展示的多元燃料解决方案,与恩坦华的轻量化门锁系统形成了技术互补,共同推动了汽车产业的减重增效革命。星星充电发布的Armstrong全自动机械臂充电系统,更是以高精度AI视觉识别和液冷超充桩,实现了超大功率充电,加速了新能源生态的闭环。
当智能汽车逐渐演变为“第三空间”,AAC瑞声科技、伊士曼、圣戈班等企业也带来了声学、材料、娱乐等领域的创新解决方案。瑞声科技的RichTap阵列式振动座椅方案,通过触觉反馈与声学联动,为用户提供了沉浸式的4D交互体验。伊士曼的中间膜封装技术,不仅提升了隔音性能,还实现了轻量化目标,为座舱打造了静谧的环境。索尼和杜比实验室的加入,更是将高品质音乐与影像体验无缝移植至车内,满足了用户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