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于近日成功返回地球,其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东区平稳着陆。此次返回不仅标志着神舟十九号任务的圆满结束,还携带着中国空间站第八批空间科学实验样品返回地球。这些珍贵的样品涵盖了空间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及新技术等多个领域,总重量达到了37.25公斤。
在众多返回的实验样品中,生命类科学实验样品因其生物活性的特殊要求,被第一时间从着陆场转运至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中心。这些样品包括了骨细胞和成骨细胞、人支气管上皮细胞、蛋白样品及果蝇等20类,是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下行生物样品种类最多的一次。其中,果蝇作为重要的模式生物,其研究对于揭示人类在太空环境下的生存和繁衍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据了解,神舟十九号乘组在轨期间,果蝇在空间站特殊装置内进行了“亚磁-微重力”实验。在类似月球、火星等无磁场、无重力的条件下,果蝇的行为发生了显著变化,并成功繁育出第三代。这一发现为科研人员研究人类在太空环境下的生存能力提供了重要参考。
空间生命科学的研究主要关注微重力、空间辐射、亚磁等条件对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影响。此次返回的细胞类样品将接受分子生物学研究,有望为航天员的健康保护以及地球上的肺癌诊断治疗等带来新的突破。同时,这些研究还将为探索骨质疏松、肌萎缩、心血管功能下降等健康问题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实验支撑。
除了生命类科学实验样品外,此次返回的还有4类22种空间材料类科学实验样品。这些样品包括钨基超高温合金、高强韧钢、月壤加固材料、凝胶复合润滑材料等,将随神舟飞船返回舱运输回京进行进一步的研究。通过对这些样品的研究,科学家们将揭示材料组织结构损伤、性能衰退以及功能失效与破坏的机制,为地面新材料制备及未来人类太空活动提供技术支撑。
部分材料类样品已在轨完成暴露实验,数据显示,航天器发生的故障中,70%以上是由空间环境因素导致的。因此,通过在轨暴露实验,科学家们可以提高材料及其制品在空间服役过程中的稳定性、可靠性和耐久性,为深空探测以及人类的太空活动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