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能手机摄影领域,潜望式长焦镜头已成为众多旗舰及中端机型竞相追逐的焦点。这一技术革新使得手机拍照能力日益逼近专业相机,部分影像旗舰更是祭出了双潜望式长焦镜头的组合策略,试图通过极致的硬件配置来提升影像实力。
然而,这一发展趋势真的无可挑剔吗?事实或许并非如此。
据知名爆料博主透露,OPPO即将推出的下一代Find系列将告别四摄双潜望方案,转而采用三摄单潜望设计。这一变动引发了业界广泛关注。
在不少人看来,影像性能的提升理应依赖于硬件的堆砌,为何会有手机厂商选择“逆流而上”?这确实令人费解。
目前市场上,真正搭载双潜望长焦镜头的手机寥寥无几,OPPO Find X8 Ultra算是一个典型代表,而小米15 Ultra、三星S25 Ultra虽未采用双潜望设计,但也配备了两颗高素质长焦镜头。相比之下,华为和vivo则坚守单长焦的三摄方案。
那么,单长焦与双长焦究竟哪个更实用?从产品的角度来看,双长焦无疑更具优势。通过更多的定焦镜头,手机相机在多焦段的拍摄能力得以显著提升,无论是3倍、3.2倍还是3.5倍的长焦,都能与5倍乃至10倍的潜望式超长焦镜头相互配合,通过算法减少画质损失。
以小米15 Ultra为例,它配备了3倍光学变焦和4.3倍光学变焦的两颗长焦镜头,换算成焦距分别为70mm和100mm。对于大多数消费者而言,50-70mm这类焦段能够提供更为灵活的构图和压缩景深的效果,因此备受青睐。这也是用户愿意为影像旗舰买单的关键因素之一。
然而,如果小米15 Ultra仅搭载一颗4.3倍光学变焦的长焦镜头,那么主摄23mm到长焦100mm之间的焦距将出现空缺,只能通过数码变焦来实现变焦效果,而数码变焦的画质显然不及光学变焦。
但双长焦方案就真的完美无缺吗?答案同样是否定的。vivo X200 Ultra的14mm+35mm+85mm三摄配置便是一个反例。尽管它在每个焦段之间都存在一定的空缺,但通过大尺寸传感器和无损裁切技术,vivo依然能够提供五个焦距的选择。
更重要的是,潜望长焦镜头面临着体积、焦段和画质之间的权衡问题。为了塞入两颗长焦摄像头,小米、OPPO和三星等厂商都不得不在其他方面做出妥协。例如,小米和OPPO选择牺牲了超广角镜头的素质,而三星则选用了一颗性能较弱的传感器作为中长焦镜头。这些妥协虽然可以理解,但对于顶级影像旗舰而言,仍显得有些不尽如人意。
随着消费者对“摄像头海战术”的识破以及手机内部空间的日益紧张,厂商们逐渐回归理性,开始采用更为精简的三摄方案。例如,一加13T便直接回到了主摄+超广角的“复古”组合。
在双长焦与单长焦镜头的选择上,手机厂商同样需要找到平衡点。一方面,可以通过提升潜望式光学变焦镜头的技术含量来增强单长焦镜头的实力;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算法和“外挂镜头”来弥补焦段的空缺。
例如,索尼Xperia 1 V搭载的潜望式长焦镜头便支持等效85到125mm的连续变焦,覆盖了常用的焦段。虽然造价高昂且技术要求较高,但这无疑为单长焦镜头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小米的磁吸式光学系统和vivo的增倍镜也是值得借鉴的解决方案。
这些创新尝试不仅突破了传统光变的限制,还通过算法和外接镜头的配合,大幅提升了手机长焦镜头的成像效果。尽管目前仍存在一些不足和挑战,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优化,我们有理由相信手机摄影的未来将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