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智能驾驶宣传降温,车企“改口”背后消费者如何理性看待?

时间:2025-05-07 09:09:07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近期,智能驾驶在汽车行业宣传中的核心地位似乎正悄然发生变化。多家知名车企纷纷调整其智能驾驶技术的表述方式,这一转变引发了业界的广泛关注。

据调查,包括比亚迪、理想汽车、小米汽车、蔚来汽车、阿维塔及小鹏汽车等在内的多家车企,在产品宣传中已明显修改了关于智能驾驶的描述。这些调整的背后,据车企内部人士透露,是对相关主管部门号召的积极响应。

事实上,早在4月16日,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便召开了一场关于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的推进会。会议中明确强调,车企必须清晰界定系统功能的边界与安全响应措施,严禁夸大或虚假宣传。

对此,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理事长董扬指出,车企应避免过度宣传,媒体亦需理性报道,用户则需正确使用,同时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在当前技术水平下,驾驶员仍然是行车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具体来看,车企的宣传策略正趋向于保守。例如,华为鸿蒙智行相关车型、小鹏汽车、蔚来汽车、理想汽车及小米汽车等,均对智能驾驶相关表述进行了调整。小米汽车在其App中将“智驾”更名为“小米辅助驾驶xiaomi HAD”,并详细列出了如城市领航辅助、高速领航辅助及代客泊车辅助等功能。比亚迪则将“天神之眼”辅助驾驶系统更名为“驾驶辅助”,并对载客泊车功能进行了重新描述。理想汽车也将智驾更名为辅助驾驶,明确了高速导航辅助驾驶及全场景导航辅助驾驶的范畴。

这一系列变化,不仅反映了车企对主管部门规定的遵循,也体现了行业对智能驾驶宣传规范的重视。某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公司的相关人员表示,虽然车企的宣传口径变得更加保守,但对市场而言,这无疑是一件好事。

河北车主周先生也对此表示支持,他认为,过去车企关于智能驾驶的概念繁多,普通消费者难以分辨。现在,车企统一调整宣传表述,有助于消费者正确理解智能驾驶技术。

北京市康达律师事务所的律师韩骁认为,此次车企集体调整宣传表述,体现了我国法律对辅助驾驶功能宣传和使用规范的加强。他强调,从法律层面厘清车企宣传责任与驾驶者使用责任,对于规范产业发展、保障道路交通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董扬理事长也再次提醒,车企、媒体及用户都应承担起各自的责任。车企不应过度宣传,媒体应避免渲染,用户则需合理使用。在管理和系统方面,应及时调整道路标识,而在自动驾驶实验区和示范区,驾驶员同样不能分心。

韩骁律师还指出,如果车企在宣传中故意模糊辅助驾驶与自动驾驶的界限,将辅助驾驶包装为无需驾驶员介入的全自动驾驶,这种行为将触犯多重法律红线。根据《广告法》的相关规定,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有权对此类虚假宣传进行处罚。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智能驾驶技术不断发展,但根据《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标准,目前市场上的智能驾驶系统大多仍处于2级标准,即辅助驾驶阶段,尚未达到3级及以上的自动驾驶水平。然而,一些驾驶人对辅助驾驶的认知存在误区,误以为其等同于自动驾驶,从而引发了多起交通事故。

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发文指出,近期因驾驶人错误使用辅助驾驶功能而导致的交通事故频发,引起社会广泛关注。部分驾驶人对辅助驾驶的认知不到位,开启该功能后从事危险行为,如玩手机、睡觉等,这不仅违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也对其他道路使用者的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因此,董扬理事长呼吁,驾驶员应审慎使用新技术,并了解潜在风险。在现有技术背景下,驾驶员仍然是行车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如果驾驶员因过度信任智能驾驶技术而在驾驶过程中未尽到相应注意义务,导致交通事故发生,仍需承担相应责任。

更多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