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汤臣倍健业绩连跌,保健品龙头何时重拾增长动力?

时间:2025-05-07 21:23:08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近期,国内保健品领军企业汤臣倍健公布了其2025年第一季度的财务报告,数据结果再次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报告显示,该季度公司营收达到17.92亿元,但同比下降了32.29%;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55亿元,同比减少了37.44%;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4.09亿元,同比下降幅度更是高达42.36%。

这一业绩表现,延续了2024年汤臣倍健所遭遇的困境。去年全年,公司营收为68.38亿元,同比下降27.30%;净利润仅为6.528亿元,同比大幅下滑62.62%,创下了自公司上市以来的最大业绩跌幅。

作为国产保健品行业的领头羊,汤臣倍健的这份成绩单无疑让人倍感忧虑。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汤臣倍健的业绩持续下滑?又该如何寻找破局之道?

汤臣倍健董事长梁允超在《2025汤臣倍健董事长致股东信》中坦言,当前膳食营养补充剂(VDS)行业正经历着新周期和新格局的急剧变化,医保政策和消费者购买力的双重影响,使得零售药店正发生重大变革。言下之意,公司业绩的下滑与外部消费环境的变化、行业竞争的加剧以及销售渠道的分化等因素密切相关。

事实上,保健品市场因其高毛利和低进入门槛的特性,长期处于充分竞争状态。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银发经济展现出万亿市场的潜力,吸引了大量新势力涌入,导致市场上同质化产品泛滥。据国家市监总局数据显示,2024年备案的保健食品多达4210款,同比增长3.88%。这些同质化产品不仅冲击了原有品牌的市场份额,还容易引发价格战,限制了行业的增长潜力。

宏观经济承压和消费者非刚需性消费减少等外部因素,也对汤臣倍健的增长构成了压制。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同为中高端保健品品牌的健合,其Swisse品牌“维生素、草本及矿物补充剂产品”板块去年营收却同比增长超10%,今年一季度也保持小幅增长。这表明,汤臣倍健的增长失速,除了外部因素外,内部经营问题同样不容忽视。

投资者对汤臣倍健管理层的批评主要集中在两点:一是线上线下渠道的转型变革缓慢且混乱。汤臣倍健早期凭借线下渠道成功崛起,但当线上渠道逐渐崛起时,公司虽然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趋势,但实际操作却不尽如人意。医保政策对药店购买保健品政策的调整,更是给汤臣倍健带来了重创。直到2023年,公司才正式启动事业部制改革,力推“线上线下一体化”战略,但此时市场环境已经承压,内部渠道整合优化也引发了价格管理体系的混乱。

二是产品研发投入不足。梁允超曾在2020年财报的致股东信中提出“2021—2023实施科学营养战略”,并在2022年发出致股东信,希望再用八年时间初步完成强科技型企业的转型。然而,从实际投入来看,2021年至2024年,汤臣倍健的研发费用并未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甚至在业绩滑坡后,公司开始降本增效,研发费用同比下滑17.12%,研发人员也大幅减少。

面对业绩困境,汤臣倍健并未选择深耕产品,而是选择了拓展市场。梁允超在致股东信中表示,防守不是公司的基因和强项,开疆辟土和进攻才是汤臣倍健的选项。2025年,公司将全面升级国际市场业务拓展策略。这一战略转向虽然看似突兀,但在当前背景下也不失为一种选择。

近年来,中国电商出海如火如荼,汤臣倍健可以借助这一东风,帮助产品动销。尤其是在东南亚地区,保健品市场需求旺盛,但同样面临着激烈的竞争。汤臣倍健不仅要与当地品牌竞争,还要应对来自中国出口品牌和发达国家出口品牌的挑战。因此,公司在拓展国际市场方面,还需要再投入一笔不小的营销费用。

尽管如此,从资金储备状况来看,汤臣倍健开拓国际业务仍有一定的底气。截止到2025年一季度末,公司资产负债率仅为17.47%,货币资金为24.58亿元,交易性金融资产31.38亿元,再加上每年稳定超10亿元的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如果梁允超能够坚定战略决心,那么海外业务有望成为汤臣倍健的第二增长曲线。

更多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