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卤味巨头业绩下滑,转型之路能否破局?

时间:2025-05-07 21:35:08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近年来,卤味市场风云变幻,曾经风光无限的卤味巨头们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一句“它明明可以抢,却还给了我一些鸭脖”在网络上广为流传,幽默中带着几分无奈,道出了消费者对于卤味价格上涨的感慨。

在社交媒体上,“卤制品三巨头大幅关店”“网友吐槽吃不起”等话题频繁登上热搜,不少网友自嘲“月薪过万,却啃不起鸭脖”。这背后,是卤味巨头们业绩下滑的残酷现实。

数据显示,2024年,周黑鸭营收为24.5亿元,同比下降10.7%,净利润为9820万元,同比下滑15%;绝味食品营收62.57亿元,同比下滑13.84%,净利润2.27亿元,同比下滑高达34.04%;煌上煌营收17.39亿元,同比下滑9.44%,归属净利润为4033万元,同比下滑42.86%。其中,绝味食品自2017年上市以来首次出现年度营收下滑,而煌上煌则已经连续四年营收负增长。

追溯至2022年,卤味巨头们的净利润便开始大幅下滑,与此同时,“卤味太贵”的话题也频繁登上热搜。这一变化,与原材料价格的持续上涨密不可分。

据煌上煌披露,2023年上半年,受春节后北方原材料供应市场人员紧缺影响,鸭掌、鸭翅、鸭脖等鸭副产品原料市场价格大幅上涨。周黑鸭也曾提到,2023年初在原材料供给不足、需求暴增的背景下,公司主要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远超往年平均水平,成本压力剧增。

面对成本压力,卤味巨头们不得不选择涨价。此前有媒体报道,绝味鸭脖在2022年初和同年7月分别对部分产品进行了提价。然而,涨价并未带来业绩的回暖,反而让消费者望而却步。

与此同时,卤味市场的竞争格局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一方面,卤味巨头们聚焦鸭脖等鸭货单品的发展策略,让它们在面对原材料价格上涨时显得尤为被动;另一方面,新品牌如王小卤、脱骨侠等纷纷涌现,以创新单品和更亲民的价格吸引了大量消费者。

在《中国餐饮发展报告2022》中显示,卤味行业前五名的市场占有率共计约20%,市场集中度并不高。2023年,全年注册的卤味相关企业数量更是突破了2万家,卤味市场依旧热闹非凡。

面对困境,卤味巨头们并未坐以待毙。在价格体系上,它们纷纷推出灵活促销活动,如周黑鸭的“锁鲜+散卤/热卤二合一”门店模式、绝味食品的“三件6折”等组合优惠;在供应链与成本管控方面,它们通过优化采购体系、引入战略采购窗口期等方式降低成本。

卤味巨头们还在多元化转型与场景拓展上下了不少功夫。例如,周黑鸭推出甜辣小鸡腿、煌上煌布局预制菜和烤猪蹄等,试图覆盖中低价市场;绝味食品在长沙试点“卤味+奶茶”组合,周黑鸭则探索社区副品牌,计划以散装热卤贴近家庭消费。

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效。2024年,尽管三巨头的营收和净利润大幅下滑,但它们的毛利率却实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然而,业内人士指出,这些成效并未能扭转卤味巨头们营收下滑的趋势。

未来,卤味市场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如何在价格亲民化与品质保障之间找到新的平衡点,将是卤味巨头们需要思考的关键问题。

更多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