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星科源完成数千万元融资,量产固态电池硅碳负极材料突破百公斤级

时间:2025-05-08 14:59:07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杭州星科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星科源)近日宣布成功募集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元禾原点独家投资。此前,星科源已获得包括红杉种子、险峰长青、麟阁创投、水木清华校友基金、云道资本在内的多家机构及产业投资人的天使轮投资,云道资本持续担任其长期独家财务顾问。这笔资金将主要用于推动新一代产品的研发以及技术迭代后的规模化量产。

星科源自2022年1月成立以来,专注于锂电用硅碳负极的研发与生产,并着手储备下一代固态电池专用的纳米硅技术。其核心团队汇聚了来自清华、北大、麻省理工学院等顶尖高校的精英,拥有丰富的纳米材料、负极材料、固态电池以及设备制造领域的实践经验。

星科源在自主研发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成功设计并开发了新一代CVD纳米硅制造设备与硅碳材料合成设备。公司研发的高分散性、易表面改性的纳米硅产品及高比容负极材料等多项工艺技术,已向行业头部厂商批量送样,并获得了积极反馈。

在新能源产业的迅猛增长背景下,锂电池面临着能量密度、充电效率等性能瓶颈。硅基负极材料因其远超传统石墨材料的理论比容量,以及显著提升锂电充放电效率的能力,被视为理想的新型负极材料。然而,硅在锂化过程中的巨大体积变化,导致其在实际应用中面临材料破裂或损坏的风险,从而影响电池寿命和性能。星科源针对这一难题,选择了硅碳复合材料技术作为突破口。

星科源创始人李学耕指出,气相硅碳技术是解决硅基负极材料问题的公认路线,其核心在于高比容纳米硅颗粒的二次造粒,以实现高首效和超长循环性能。星科源的技术路径差异化在于其纳米硅技术,团队在纳米硅领域拥有20年的积累,能够制备出数纳米级别的超细纳米硅颗粒,并能在几纳米至几十纳米之间灵活调节粒径。

星科源的纳米硅产品粒径小、分布可控,且颗粒间无硬团聚,更易分散。这种特性使得纳米硅在溶液中能实现良好分散,同时保持量子效应而不易破碎,从而实现较高比容量和长循环稳定性。在此基础上,星科源进一步研发了原位碳包覆和原位掺杂技术,降低了纳米硅的加工难度和电阻率,为硅碳负极工艺的开发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为了实现硅碳负极材料的稳定量产,星科源选择自研生产设备,并从一开始就瞄准了大规模工业化。李学耕表示,公司的技术装备均按吨级体量设计,以确保产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目前,星科源已实现超细纳米硅、纳米硅粉体材料的百公斤级稳定量产出货,并掌握了大规模原位包覆工艺以及多种原位掺杂复合材料的制备技术。

星科源还针对不同客户的差异化需求,开发了适配水性和油性两种体系的通用型基底材料。这些成果已交付给包括行业头部企业在内的多家客户进行品质测试,并获得了积极反馈。随着应用场景的扩展以及掺混比例的提升,硅碳负极材料有望逐步进入产业加速导入和需求放量的阶段。

对于未来,星科源将以研发为先导,持续投入资源研发新一代产品,并联合头部企业推出适用于多家固态电池厂商的通用性产品。同时,公司还将在产业布局上寻找千吨级产线落地区域,以进一步释放产能,满足市场需求。

投资方元禾原点合伙人乐金鑫表示,中国锂电池技术持续引领国际浪潮,向更加安全、高效、绿色的方向发展。星科源团队在纳米硅和复合硅碳材料的研发、制备方面具有完全自主创新的技术路线和产业化经验。其产品有望在全固态电池中提供稳定表现,赋能下游客户乃至整个中国锂电产业在全球保持领先地位。

云道资本创始合伙人曹稷山也高度认可星科源团队在新材料领域的战略前瞻性与技术突破能力。他表示,星科源构建了从纳米硅原料制备到硅碳复合材料量产的全链条技术壁垒,其超细硅颗粒技术指标已达国际领先水平。通用型基底材料的开发策略也展现出极强的商业延展性,未来有望在智能汽车、无人机等大场景中得到广泛应用。

更多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