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实体键回归,车企终于听见用户心声?

时间:2025-05-09 08:56:14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近年来,汽车行业的内饰设计经历了一场静悄悄的“复古革命”。曾经风靡一时的全触控座舱,如今正逐渐让位于实体按键的回归。这一转变背后,是车企对用户需求的深刻反思与调整。

在过去几年里,中控大屏几乎成了智能汽车的代名词,屏幕尺寸不断攀升,从12英寸到17英寸,甚至更大。车企们热衷于展示座舱的数字化程度,实体按键和机械仪表则逐渐被边缘化,直至几乎消失。然而,随着用户反馈的积累,车企们开始意识到,这种过于追求科技感的设计,并未能带来预期中的用户体验。

今年的上海车展上,智能化依然是主角,但风向已悄然改变。大众、小米、保时捷等车企纷纷宣布,将在新车型中保留甚至增加实体按键。大众设计总监安迪亚斯·明特更是直言不讳:“实体按键将回归,而且会一直存在下去。”这一观点,无疑为车企的转向定下了基调。

事实上,车主们对于触控屏的抱怨由来已久。车载触屏的安全性、实用性屡遭质疑。例如,大众ID.系列的后视镜调节功能隐藏在三级菜单中,平均操作耗时长达22秒;方向盘触控板误触率高,紧急情况下反应延迟;更有驾驶员在恶劣天气条件下因找不到触控除雾键而险些发生事故。这些问题,无疑让车主们对触控屏的实用性产生了严重怀疑。

回顾历史,触控屏的普及似乎是从特斯拉进入国内市场后开始的。特斯拉将汽车定义为“带轮子的智能设备”,大屏几乎成了智能汽车的标配。然而,这种趋势的背后,除了对科技感的追求外,更重要的是车企对造车成本的考量。将功能集成到车机系统中,可以减少电子控制单元(ECU)的数量,从而降低造车成本。然而,这种看似前卫的极简设计,在实际使用中却暴露出了诸多不便。

如今,随着用户投诉的增多和监管要求的严格,车企们开始回调激进的全触控策略。欧洲新车安全评鉴协会(Euro NCAP)2026年的新规更是明确要求,转向灯、雨刮器、紧急呼叫等关键功能必须配备实体按键,过度依赖触控屏的车型将被降低安全评级。这一规定,无疑为实体按键的回归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

在此背景下,多家车企开始行动。保时捷在2024款卡宴上重启了实体键和旋钮;宝马iDrive系统新增了触控板以减少屏幕操作;小米在SU7发布会上也强调,不能学习特斯拉做全触控,实体键一定要有所保留。这些举措,无疑是对用户需求的一种积极回应。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实体按键的回归并不意味着要完全摒弃触控屏。事实上,两者各有优劣,应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合理搭配。例如,在调节空调温度等基础操作上,实体键具有直观、便捷的优势;而在呼叫联系人、设置氛围灯等复杂功能上,语音和触控屏则更为高效。因此,软硬兼施、两者共存才是最优解。

总之,车企重新装上实体键,是对用户需求的一种深刻反思与积极回应。这一转变不仅提升了用户体验,也为汽车内饰设计带来了新的可能。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用户需求的不断变化,汽车内饰设计必将呈现出更加多元化、个性化的趋势。

更多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