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电池厂2025年财富版图:宁王领跑,亿纬、欣旺达等如何分羹?

时间:2025-05-09 12:37:14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版图中,动力电池厂商正逐渐从幕后走向台前,其盈利能力令人瞩目。长久以来,“电池厂比新能源车企更赚钱”的说法几乎成了行业共识,动力电池作为Tier 1供应商,在众人羡慕的目光中积累了丰厚的利润。

然而,随着电池级碳酸锂成本的急剧下降,车企们开始紧锣密鼓地自研电池,市场上出现了“电池厂利润缩水”的声音。但现实却并非如此,电池厂商们每年依然笑傲江湖,2025年似乎也不会是个例外。

宁德时代,这个被昵称为“宁王”的动力电池巨头,再次用数据证明了其强大的盈利能力。尽管外界对其评价褒贬不一,但宁德时代年年狂揽百亿净利润的事实无法忽视。其归母净利润从2021年的159.31亿元,持续增长至2024年的507.45亿元,实现了翻倍增长。2025年第一季度,宁德时代的营收达到了847亿元,净利润突破139亿元大关,单季净利润已逼近2021年全年水平,同比增幅超过三成,毛利率也持续攀升。

宁德时代不仅在动力电池领域一骑绝尘,其股东回报力度也在持续加大。自2018年A股上市以来,宁德时代已累计分红和回购金额接近600亿元,并宣布计划回购40-80亿元股份。然而,动力电池领域的财富差距也十分明显。当宁德时代单季净利润超百亿时,亿纬锂能的同期净利润刚超过10亿。

亿纬锂能2025年第一季度的财报表现虽不及宁德时代,但仍可圈可点。其实现营业收入127.96亿元,同比增长37.34%;归母净利润11.01亿元,同比增长3.32%。然而,与去年同期相比,亿纬锂能的毛利率为17.16%,下降了0.39个百分点,净利率也下降至9.10%,显示出一定的成本控制挑战。

欣旺达的表现则更为稳健。2025年第一季度,欣旺达实现营业收入122.89亿元,同比增长11.97%;净利润3.86亿元,同比增长21.23%。太平洋证券认为,欣旺达在盈利能力上有所提升,2024年综合毛利率为15.18%,同比提升0.58个百分点。同时,欣旺达还在快充电池、固态电池等前沿技术上进行了大量研发投入,全球化产能布局也在加速。

国轩高科同样在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了稳健增长,营业收入达到90.55亿元,同比增长20.61%;归母净利润1.01亿元,同比增长45.55%。然而,孚能科技则仍处于亏损状态,第一季度归母净利润为-1.52亿元,但同比减亏29.82%。

电池厂的盈利不仅仅来自于新能源车企。宁德时代近期与中国石化集团达成合作,计划共建不少于500座换电站,长期目标更是扩展至10000座。宁德时代还与蔚来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推动换电技术标准化建设。在上海车展前,宁德时代携手一汽、长安、北汽、奇瑞、广汽五大车企发布了10款面向C端的巧克力换电新车。换电业务正成为宁德时代新的战略增长点。

在储能领域,宁德时代也取得了重要突破。其成为阿联酋RTC 19GWh数据中心项目的首选电池储能系统供应商,并与Quinbrook合作开发全球首款8小时电池储能系统。根据SNE Research数据,宁德时代2024年储能电池出货量全球第一,市占率为36.5%。然而,就营收增速而言,宁德时代储能业务去年下滑约4%,是榜单前六位的锂电池企业中唯一营收负增长的。

亿纬锂能在储能领域同样表现出色。其储能板块出货50.45GWh,同比增幅高达91.9%,跃居全球第二。亿纬锂能与多家国内企业达成合作,总合作规模达到19GWh,并与Powin、AESI等海外客户达成合作,供应规模分别达15GWh和19.5GWh。中创新航、海辰储能等企业也在储能领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动力电池在低空经济与具身智能领域的应用正重塑新兴产业格局。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头部企业正在加速布局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无人机等设备的电池技术。亿纬锂能推出的eVTOL整体解决方案能量密度高达320Wh/kg,具备10分钟内充电80%的能力,全生命周期10C输出能力,并能够承受超过7000次的循环使用。中创新航、孚能科技等企业也在积极与eVTOL公司展开深度合作。

随着国内市场竞争加剧,出海成为了动力电池厂商的重要选择。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在技术研发、产品性能、产业链体系等方面具备国际竞争力,正以更具性价比的产品参与国际竞争。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等企业已在海外市场取得了显著成绩。然而,海外市场政策法规复杂严苛,供应链配套问题也是一大挑战。中国动力电池企业正在积极探索应对策略,加强与当地车企和供应商的合作,推动供应链本地化,提高产品适配性与市场竞争力。

更多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