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针对汽车市场上日益增多的隐藏式车门把手所引发的一系列安全问题,工业和信息化部已正式启动了一项关于《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并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意见的截止提交时间为2025年6月7日。
这项新的国家标准旨在全面规范车门把手的安全性能,特别是针对当前市场上广泛应用的隐藏式及应急式车门把手。在《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的项目建议书中,详细列出了多项关键的安全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包括汽车应急式车门内把手的安装标准、隐藏式和应急式车门内把手的标识规范、电动式车门外把手的防夹性能、车门内外把手的强度测试以及电动式车门把手的动态试验等。
隐藏式车门把手因设计新颖、外观简洁而备受消费者青睐,但在实际应用中却暴露出不少安全隐患。专家指出,随着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的快速发展,车门把手的多样化和复杂化趋势明显,导致了一系列问题,如强度不达标、控制逻辑存在安全风险、操作识别困难、断电失效以及夹手风险等,这些问题在紧急逃生和救援时尤为突出。例如,在车辆碰撞或起火等极端情况下,电动式车门把手可能会因断电而失效,从而严重阻碍救援和逃生。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新标准的修订显得尤为重要。从救援逃生的角度来看,新标准将强化车门外把手在碰撞和火灾等事故场景下的安全逻辑,增加机械或断电保护等安全冗余设计,确保在断电或碰撞等紧急情况下车门系统仍能正常开启。同时,新标准还将考虑翻滚和坠落事故中门把手的误操作风险,通过设计改进降低乘员跌落的可能性。
新标准还将对隐藏式和应急式车门内把手的标识进行规范,确保这些安全标志在紧急情况下易于识别,从而降低乘员的逃生难度。同时,新标准还将对车门把手的结构强度提出更高要求,以防止事故发生后门锁操纵机构功能丧失,进一步保障乘员的安全。
此次新标准的修订不仅是对当前汽车市场上车门把手安全问题的一次全面梳理和规范,更是对未来汽车智能化、电动化发展趋势的一次前瞻性布局。通过制定更加严格的安全技术要求,新标准将有效提升汽车车门把手的安全性能,为消费者的出行安全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