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A股市场2024年度及2025年一季度的财报陆续揭晓,光伏产业的严峻形势浮出水面。尽管业内普遍预期挑战重重,但2024年的全面亏损已属预料之中;而令人错愕的是,即便在“430”、“531”抢装潮的推动下,硅片、电池片、组件价格大幅上扬,2025年一季度的财报依然难掩亏损阴霾。
据华夏能源网与华夏光伏(公众号hxgf3060)的联合统计,今年一季度,光伏行业Top5巨头合计亏损高达83.77亿元,每家企业的归母净亏损均超过13亿元。其中,通威股份(SH:600438)以25.93亿元的归母净亏损位居亏损榜首,而天合光能(SH:688599)则以13.2亿元的亏损额相对较轻。
面对如此困境,光伏龙头们如何规划未来?它们的市场预判和经营策略调整备受行业关注。华夏能源网与华夏光伏对此进行了深入梳理,以供业界参考。
在市场走势方面,五大光伏巨头均认为,2025年全球光伏装机将维持微增长态势。隆基绿能(SH:601012)指出,市场在2025-2026年间将进入中低速增长阶段,受2024年大幅增长的影响,2025年将面临更多不确定性,增长可能持平或略有提升。
晶澳科技(SZ:002459)与天合光能均对中国市场在2025年的正向增长持乐观态度。晶澳科技预测,全球装机展望在550GW至600GW之间,国内需求约占全球50%的份额。晶科能源(SH:688223)则从长远视角出发,认为无论是AI驱动还是绿色电力需求,光伏的长期需求依然强劲,行业供给侧改革将有助于有序发展,部分跨界企业已逐渐退出市场。
隆基绿能特别提到,BC产品在集中式市场的溢价期望约为15%,而分布式市场则因产品多样性难以确定具体溢价水平。整体来看,中国、欧洲、美国仍是全球光伏的主要增量市场,但增速将放缓;中东、印度、东南亚等新兴市场则将保持较快增长,这一观点得到了晶澳科技和天合光能的共鸣。
基于上述判断,各龙头企业的2025年光伏出货目标与2024年基本持平。晶科能源、隆基绿能、天合光能、晶澳科技的组件(或电池组件)官方出货目标分别为85-100GW、80-90GW、70-75GW、75-85GW,与2024年的实际出货规模相近。通威股份的2025组件出货目标也维持在45-50GW,与2024年的45.71GW相差不大。
在经营策略上,相较于市占率,各企业更加重视利润水平的提升。天合光能明确,2025年的销售策略是在各主要市场保持领先地位,但不刻意追求市占率第一,力求在量与盈亏之间找到平衡。
为提升盈利水平,各龙头企业的策略主要包括在国内推动产能升级和降低成本,以及积极开拓海外高利润市场。隆基绿能推出了针对地面电站市场的Hi-MO9产品,并计划到年底将BC二代产能提升至50GW。天合光能则继续推动TOPCon技术迭代,并计划建立晶体硅钙钛矿叠层电池中试线。晶科能源计划完成40%以上产能的升级改造,并通过多项新技术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在海外市场方面,各企业均表现出积极姿态。天合光能表示将在利润较好的市场如欧洲、澳洲等保持更大的市占率;晶澳科技则加速推进阿曼年产6GW高效太阳能电池和3GW高功率太阳能组件项目建设,预计明年一季度投产;晶科能源则通过与沙特PIF的深度合作,探索海外市场的拓展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储能业务已成为部分企业的新增长曲线。晶科能源在2024年实现储能系统出货突破1GWh,并将2025年的出货目标定为6GWh。天合光能同样重视储能业务,计划2025年实现8-10GWh的出货目标,并加大在海外市场的开拓力度。
天合光能还致力于打造多个盈利增长点,其系统解决方案及数字能源服务业务在2024年实现了正的利润增长,并设定了2025年业务同比增幅不低于20%、营收占公司营收50%以上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