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零售业的广阔舞台上,一家名为鸣鸣很忙的新星正以其独特的姿态闪耀,近期它携带着一份耀眼的业绩报告,正式向港交所发起了冲击。根据其招股书披露,鸣鸣很忙在2024年实现了门店零售额555亿元人民币的佳绩,全年营收达到了393亿元,门店数量更是突破了14394家大关。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鸣鸣很忙在2024年内新开出了8083家加盟店,这意味着几乎每天都有近22家新店在全国遍地开花。这一迅猛的扩张速度,无疑为整个零售行业树立了新的标杆。
追溯鸣鸣很忙的起源,它是由两大零食巨头“零食很忙”与“赵一鸣零食”于2023年强强联合而成。这次合并不仅让鸣鸣很忙在规模上远超其他竞争对手,更在资本层面实现了质的飞跃。合并前,两者均已获得多轮融资,背后站着包括红杉中国、高榕创投、五源资本以及黑蚁资本、良品铺子等知名投资机构。
合并后的鸣鸣很忙更是备受资本青睐,成功获得了超过10亿元的投资。尽管此前曾一度否认上市传闻,但鸣鸣很忙的雄心壮志早已不言而喻。然而,随着IPO的临近,市场也开始关注其是否能够继续坚持“薄利多销”的经营模式,毕竟在竞争激烈的零食品类中,盈利能力才是资本市场最为看重的。
翻开鸣鸣很忙的招股书,不难发现其背后的商业逻辑其实并不复杂。从零食很忙到赵一鸣零食,再到如今的鸣鸣很忙,本质上就是一部门店规模扩张的史诗。两者均聚焦于下沉市场,通过“低价+快速扩张”的策略,迅速在行业内崭露头角。
合并前的零食很忙已拥有4000家门店,赵一鸣零食也有2500家门店,合并后更是成为了拥有6500家门店的零食行业巨擘。这一合并举动不仅引起了行业的广泛关注,还一度引发了关于是否构成垄断的质疑。尽管最终相关部门认定此次交易不构成垄断,但仍对合并双方未依法事先申报实施经营者集中的行为处以了175万元的罚款。
合并后的鸣鸣很忙,凭借其规模效应,在供应链上拥有了更强的话语权,能够更有效地掌控价格、SKU、品质等关键要素,从而吸引了大量消费者。招股书显示,鸣鸣很忙的单店SKU数量一般不少于1800款,是同等规模商超平均SKU数量的两倍,且平均售价比线下超市的同类产品便宜约25%。
然而,要保持这种低价模式的持续运转并非易事。为此,鸣鸣很忙在合并后进一步加快了门店拓展的速度。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鸣鸣很忙新开出的加盟店数量分别为1089家、4715家和8083家。这种“一路狂奔”的态势,除了想要继续保持规模优势外,更是为了争夺行业第一的宝座,为上市铺平道路。
然而,鸣鸣很忙的疯狂开店策略,却给加盟商带来了不小的压力。有加盟商表示,零食赛道本就竞争激烈,如今“大哥”和“二哥”不仅打规模战,还要打价格战,门店越来越密集,利润却越来越微薄。他们只能寄希望于鸣鸣很忙上市后,能够放缓扩张步伐。
与今年刚刚上市的蜜雪冰城类似,鸣鸣很忙也是通过向加盟商供货来赚取差价。根据招股书,2022年至2024年,公司99%的收入都来自向加盟店销售商品。这种加盟模式不仅提升了鸣鸣很忙对上游供应商的议价权,还帮助分摊了品牌的经营和资金风险,同时提升了品牌在全国市场的知名度。
然而,尽管鸣鸣很忙和蜜雪冰城都做的是“薄利多销”的生意,但两者的盈利情况却大相径庭。2024年,蜜雪冰城实现了248.3亿元的收入,净利润达44.5亿元,毛利率为32.5%,净利率为17.9%,均处于行业较高水平。而鸣鸣很忙在2022年至2024年间,毛利率始终稳定在7.5%-7.6%区间,净利润率则从1.7%提升至2.1%,这充分暴露了量贩零食行业的盈利困境。
首先,量贩零食行业容易沦为“二道贩子”。在鸣鸣很忙的销售成本中,向厂商采购休闲食品饮料的占比高达九成以上。虽然其可以通过规模效应提高议价权,但要在上千个SKU的谈判中拿下满意的价差,确实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其次,摊子越大,前期投入成本越高。鸣鸣很忙要实现对上万家门店的统一管理,需要大量投入来提升供应链和运营效率。因此,其目前讲的还是“重资产”故事,通过IPO所募集的资金也将投入到门店拓展和升级、供应链优化及数字化建设等方面。
最后,鸣鸣很忙还要让利于经销商和消费者。其“低价心智”的定位正是能够快速击中下沉市场消费者的关键。然而,价格便宜、SKU选择多、质量还要好,这听起来就像是个“不可能的三角”。为了将这几点都做到极致,鸣鸣很忙除了提升供应链管理能力外,还必须牺牲部分利润。
尽管鸣鸣很忙已经降低了盈利预期,但在零食赛道中依然面临着激烈的竞争。过去几年,国内休闲零食市场虽然呈现出积极增长的态势,但食品饮料零售行业高度分散,前五大连锁零售商仅占4.2%的市场份额。这种分散的竞争格局表明行业内仍有较大的市场空间供新品牌和企业进入。
意识到单一模式的局限,鸣鸣很忙开始探索零食折扣店的新业态。今年2月,鸣鸣很忙正式提出了“3.0省钱超市”模式,新增了百货日化、文具潮玩、烘焙鲜食、低温冻品等品类。这种跨界尝试不仅为鸣鸣很忙带来了新的增长点,也为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了新的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