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罕见基因突变揭秘:天生短睡眠者四小时精力充沛之谜

时间:2025-05-11 20:24:03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近日,科学界迎来了一项关于睡眠机制的突破性发现。科学家们确认了一种罕见的基因突变——SIK3-N783Y,该突变使得一部分人仅需四小时睡眠即可保持全天精力充沛,而通常情况下,大多数人需要八小时的睡眠才能维持正常生理机能。

天生短睡眠者,即那些每晚仅需四到六小时睡眠便能保持良好身心状态的人群,长期以来一直是科学家们研究的对象。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天生短睡眠者不仅能在较短的睡眠时间内保持高效能,反而若睡眠时间超过其所需,他们会感到不适。

为了深入了解这一奇特现象,科学家们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在实验小鼠体内引入了SIK3-N783Y突变。实验结果显示,携带该突变的小鼠睡眠时间显著减少。具体而言,与普通小鼠相比,突变小鼠每天的睡眠时间少了约31分钟;而在人为剥夺其睡眠的情况下,突变小鼠的睡眠时间更是减少了54分钟。这一数据清晰地表明,SIK3-N783Y突变对小鼠的睡眠模式产生了显著影响。

Sik3基因此前已被证实与困倦感相关,而此次发现的SIK3-N783Y突变是第五个与短睡眠相关的基因突变。尽管此前已有四个基因及其内部的五个相关突变被确认与短睡眠有关,但此次的发现无疑为理解天生短睡眠者的生理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

然而,研究人员也注意到,与人类天生短睡眠者相比,实验小鼠的睡眠时间减少幅度相对较小。他们推测,这可能是由于小鼠的睡眠模式通常比人类更为碎片化,或者与实验所用小鼠品系的遗传特性有关。

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神经科学家兼遗传学家Ying-Hui Fu作为研究合著者表示:“睡眠期间,我们的身体仍在忙碌地进行解毒、修复损伤等生理活动。天生短睡眠者之所以能在较短的睡眠时间内保持良好状态,是因为他们的身体在睡眠中能更高效地完成这些生理功能。”

这一研究成果已于近日在《美国科学院院刊》上发表。研究团队指出,尽管目前对天生短睡眠者的遗传机制仍存在诸多未知,但Sik3基因已成为改善睡眠效率和满意度的潜在治疗靶点。这一发现不仅为理解天生短睡眠者的生理机制提供了新的线索,也为治疗睡眠障碍带来了新的希望。

更多热门内容
电子束光刻:光罩图形化的隐秘赛道,国产突破刻不容缓!
光罩厂中的光罩图形化,则是当下电子束光刻最重要的用途,其重要性丝毫不亚于ASML的各型光刻设备。与光学投影光刻不同的是,电子束光刻过程中需要使电子束快速偏转和遮蔽,所以需要高速束闸来进行控制。另一个方向则是电…

2025-05-12

网红主播“十三姨”售无标签香膏,被罚没16.3万元
据吉林省吉林省梅河口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日前,拥有2520万粉丝的网红主播“十三姨”(本名郝某)在直播带货中因销售无标签香膏被举报。吉林省梅河口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经查发现,其所属的吉林省缘香汇商贸有限公司存在人为…

2025-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