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教育部新规:学生作业禁用AI生成内容,强化独立思考能力

时间:2025-05-13 12:28:27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教育部近期正式推出了两份关于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指导性文件:《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指南(2025年版)》及专门针对学生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中小学生成式人工智能使用指南(2025年版)》。这两份文件旨在科学而系统地推进人工智能教育在各级学校的实施。

针对学生在作业和考试中直接使用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问题,《使用指南》明确提出严格禁止。同时,它还限制了学生在进行创造性任务时对人工智能的过度依赖和滥用。这一举措旨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的负责人进一步解释了这一政策在不同教育阶段的具体应用。在小学阶段,学生应在教师和家长的指导下,适度使用开放式内容生成功能,以确保技术使用不会干扰学生的知识构建和思维发展。初中阶段的学生则可以开始探索生成内容的逻辑性分析,并学会交叉验证生成内容的合理性。到了高中阶段,学生可以结合技术原理进行探究性学习,自主评估生成内容的社会影响。这样的分阶段实施策略旨在确保技术应用的适宜性与学生年龄和认知水平相匹配。

为了防范学生因依赖生成式人工智能而丧失独立思考能力,《使用指南》还从多个维度建立了防范机制。除了明确的制度规范外,它还强调了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教师应积极开展批判性思维训练,组织学生分析人工智能生成文本的逻辑缺陷、价值倾向和文化偏差,从而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甄别能力。同时,文件也明确了人工智能在教育场景中的辅助角色,强调师生互动在知识传授和思维培养中的核心地位。

为了保护学生的隐私和数据安全,《使用指南》还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措施。严禁师生在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时输入考试试题、个人身份信息等敏感数据,以避免隐私泄露风险。各中小学校需建立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白名单”制度,严格筛选符合教育场景需求且数据安全合规的工具。教育行政部门也将持续加强监管,对技术供应商的数据处理流程进行动态审查,确保其合法合规。

通过这些措施,教育部旨在确保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能够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保障学生的隐私和数据安全。

更多热门内容
软银千亿美元“星际之门”计划搁浅,经济风险成绊脚石?
软银集团在美国投资1000亿美元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的计划已经放缓,关税带来的风险阻碍了融资谈判。软银创始人孙正义和OpenAI联合创始人阿尔特曼今年1月公布了“星际之门”项目(Stargate),承诺“立即”开…

2025-05-13

Klarna从AI回归人力,大举招聘远程人工客服团队
据报道,瑞典支付企业Klarna曾因用机器人取代大量人力而备受关注。但据最新报道,由于人工智能的局限性,Klarna目前正在大举招聘人力。 公司首席执行官最近宣布,公司计划确保客户在需要服务时始终能够选择与人…

2025-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