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佑驾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2431.HK)在L4级自动驾驶技术的商业化进程中取得了显著突破。该公司宣布,其最新研发的车规级无人小巴成功获得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的无人小巴项目定点,预计在今年第二季度正式交付。
这一成果标志着佑驾创新的L4自动驾驶方案首次进入由运营商主导的智能出行网络,也预示着其L4商业化路径正迈入实质性阶段。自2020年起,佑驾创新便致力于L4级自动驾驶系统的研发,并推出了iRobo解决方案,旨在通过整车开发能力,实现软硬件闭环,加速L4系统的前装量产。
佑驾创新此次获得定点的小巴车型,是其新一代L4平台车型。该车型在技术架构上,采用了基于量产车算法演进而来的自动驾驶系统,并搭载了公司自研的高精度定位模块和神经网络算法,能够在城市道路中实现40km/h以内的稳定自动驾驶。在硬件配置上,该车型配备了双Orin域控制器、半固态激光雷达、长距毫米波雷达、多目摄像头以及组合导航系统等,整车算力高达500 Tops,实现了360度无盲区感知。
值得注意的是,与前代产品相比,该平台在保障冗余与稳定性的基础上,显著降低了系统成本,旨在构建具备市场推广潜力的车规级L4产品。佑驾创新方面表示,此次中标项目将应用于城市微循环公交与接驳交通系统,有望覆盖更大范围的开放道路场景,这标志着运营商在智能出行基础设施布局中的角色进一步前置。
在城市交通体系中,如何在既有基础设施中嵌入L4级自动驾驶能力,是当前无人小巴发展面临的核心挑战。佑驾创新认为,具备“高精度+强算力+低成本”的车规级平台,是推动技术从示范走向规模的关键条件。此次与中国电信的合作,正是对这一理念的实践。
佑驾创新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布局持续推进“渐进式”策略,已形成了覆盖L1至L4各等级的自动驾驶产品矩阵,技术路径涵盖智能辅助驾驶、智能座舱以及车路协同三大板块。此前,公司已在苏州、广州等地完成了多个无人小巴项目的示范运营,构建了从整车到系统集成再到运营适配的完整能力体系。
佑驾创新并未选择跳跃式的全无人化路径,而是试图在“类人化”驾驶行为模型与低成本传感器架构之间寻找工程可落地的均衡点。公司强调通过端到端大模型和决策系统优化,提升车辆在无保护转弯、复杂避让、信号识别等典型城市场景下的适应性,从而支持中短距离、固定线路、轻载客运等场景的高密度部署。
随着行业进入技术验证与商业探索并行的新阶段,自动驾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正逐渐从“单点突破”转向“系统工程能力”。如何在控制成本的前提下,构建稳定、高适配性的软硬一体化产品,并与城市智能交通基础设施进行深度耦合,已成为决定商业化速度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