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产汽车公司近期的一系列举措引发了广泛关注。据悉,日产汽车正在考虑关闭日本国内的部分工厂,以应对近年来持续下滑的销量和产能过剩的问题。这一决策预计将在公司内部及工会层面引发强烈反响,协调工作或将面临重重挑战。
根据日产汽车的预测,截至今年3月的上一财年,公司可能面临高达约365亿元人民币的创纪录亏损。这一数字不仅远超中国上市车企中的亏损之王——蔚来汽车去年220多亿元的亏损,也暂时登上了全球上市车企亏损榜的榜首。日产汽车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同样不容乐观,2024年销量不到70万辆,同比下降12%,与疫情前的2018年相比几乎减半。其中,日产在华的主要合资公司东风日产销量仅为63万辆,下滑幅度达到12.7%,这家曾长期占据中国市场日系合资车企销量榜首的企业,年销量已多年未能突破100万辆。
为了优化产能结构,日产汽车已经采取了一系列行动。今年2月,公司宣布将中国产能从150万辆削减至100万辆,然而即便如此,当前的产能仍被认为过剩。有日产高层透露,公司正在考虑进一步关闭其他工厂的可能性。事实上,日产汽车已经于今年6月关停了其位于江苏常州的生产业务,而根据日媒的最新报道,日产计划在2025财年内关停中国武汉工厂的整车生产业务。该工厂于2022年开始投产,曾是日产在中国境内的重要生产基地,设计年产能约30万辆,主要负责生产电动车Ariya与SUV奇骏。若武汉工厂停产后,日产汽车在中国境内的生产基地将缩减至4个。
日产汽车在中国市场的困境不仅体现在销量的下滑上,其旗下两个独立品牌——启辰和英菲尼迪也基本上宣告失利。东风汽车集团最新公告显示,东风日产今年1至4月的销量仅为15.66万辆,同比大幅下滑近30%,这一销量甚至不及比亚迪4月单月的销量一半。4月份,东风日产的销量仅为3.56万辆,仅相当于比亚迪、吉利汽车旗下单一车型的月销量。这样的业绩表现无疑加剧了日产汽车在中国市场的窘境。
面对如此严峻的市场形势,日产汽车急需找到走出困境的有效途径。此前,由于经营陷入危机,日产汽车一度与本田汽车展开合并谈判,但最终由于日产坚持独立性而谈判破裂。此后,虽然有中国台湾公司欲持股日产汽车,但也未能达成一致。随着日产财报的披露以及公司大规模裁员瘦身的进行,寻找较强的合作伙伴成为了日产走出困境的关键。最新消息显示,中国公司富士康已经与日本三菱达成合作,将在中国台湾省为其代工电动汽车,并销往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同时,富士康还将与日产汽车在北美合作生产制造电动汽车,计划于2026年推出新车。
对于日产汽车而言,未来的道路依然充满挑战。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竞争力,如何有效优化产能结构,如何找到可靠的合作伙伴,都是日产汽车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然而,无论前路如何坎坷,日产汽车都必须勇敢前行,因为市场不会等待一个停滞不前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