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OpenAI公布了一项意义重大的重组蓝图,旨在巩固其非营利分支的最终控制权。这一动态在上周迅速吸引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尤为引人注目的是,日本科技巨擘软银,作为OpenAI的重要投资方,公开表达了对这一重组计划的全力支持。软银的态度尤为关键,因为此前他们曾明确提出,对OpenAI的300亿美元投资将以公司结构调整为前提。
回溯至今年3月,OpenAI成功募集了400亿美元的巨额融资,其中软银贡献了300亿美元。然而,软银也设定了严苛的条件:若OpenAI未能在年底前完成重组,其投资额度将可能锐减至200亿美元。面对来自社会各界,包括民间领袖及前员工的强烈呼声,OpenAI决定不走全面营利化之路,而是采取折中方案,将营利性业务转型为公益公司,同时确保非营利部门保持对公司的控制权。此举意在寻求盈利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微妙平衡。
OpenAI早期的重组构想中曾考虑放弃非营利部门的控制权,这一提议立即遭遇了来自行业内外,包括联合创始人埃隆·马斯克的强烈反对。在最新的重组方案中,虽然非营利部门继续掌握控制权,但投资者的全面支持仍悬而未决。
在探讨重组计划的过程中,软银的财务负责人后藤吉光在本周二的收益发布会上表示,尽管目前情况尚未发生实质性变化,但他们对重组的前景持乐观态度。同时,他也坦诚指出,OpenAI面临着来自多方利益相关者的复杂挑战,这些因素可能干扰重组计划的顺利推进。
据《金融时报》报道,OpenAI的另一重要投资方微软对重组计划的态度仍不明朗,可能成为阻碍重组进程的关键因素。微软与OpenAI正就合作条款进行重新谈判,这笔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合作关系无疑将受到重组进程的深刻影响。后藤吉光在提及此事时表示,双方讨论基于重组将如期进行的假设,但最终结果仍需时间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