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在其50周年庆典之际,却传出了全球范围内裁员的消息。据《商业内幕》最新报道,这家软件巨头已确认将裁减大约3%的员工,总数约6000人,主要目标是管理层。
此次裁员行动并非突如其来,而是微软提升管理效率、实现管理层扁平化的一部分。据悉,微软意在通过此次调整,增加每位经理直接管理的员工数量,以提高整体运营效率。这一举措在科技行业内并不新鲜,亚马逊和谷歌等科技巨头此前已采取了类似措施。
微软内部多位匿名人士向《商业内幕》透露,他们认为扁平化管理是一个积极的改变。有高管指出,公司内存在不少表现不佳的经理。另一位员工则抱怨称,微软的职位等级和管理层级过于繁多,导致效率低下。
这些内部人士解释说,微软管理层级繁多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公司经常提拔优秀工程师担任经理职务,作为对他们工作的一种认可。然而,这些新晋经理往往并不擅长管理工作,仍然将大部分时间花在编写代码上。这导致管理层级过多,反而影响了工作效率。
值得注意的是,微软并未对每位经理的管理范围制定统一标准。不过,一些高层领导有自己的具体目标。例如,云与人工智能部门的负责人斯科特·古奇里希望每个工程经理管理8名工程师,每个经理管理7名项目经理。而微软安全业务主管查理·贝尔则希望每位经理负责9名下属。
除了管理层扁平化外,此次裁员行动还针对非编码人员,旨在增加项目中的编码人员数量。微软内部将这一指标称为“项目经理比率”,即增加工程师在团队中的比例。
据知情人士透露,微软并未明确规定每位经理可管理的最大直接下属人数。但通常认为,资深员工更适合在拥有较多直接下属的群体中工作,因为他们需要的个人指导时间较少,且能在团队环境中承担更多任务。
尽管外界普遍认为一定程度的扁平化管理是必要的,但微软如何实现这一转变并确保其有效运作仍存在不确定性。一位员工向《商业内幕》表示,经理们对此尤为担忧。
此次裁员正值微软在人工智能领域大举投资之际。分析人士指出,裁员行动表明微软致力于实现盈利增长,并优化人力结构,尤其是在AI已成为公司内部更重要且更高效工具的背景下。
这并非微软今年首次进行裁员。从今年1月起,微软已解雇了大约2000名被视为“低绩效者”的员工,并启动了一项新的绩效改进计划。据微软近期发送给经理的内部邮件显示,该计划在全球范围内保持一致,并设有明确的期望与改进时间表。
面对未来,微软能否通过此次裁员和管理层扁平化举措实现预期的效率提升和盈利增长,仍有待观察。但可以肯定的是,这家软件巨头正在积极应对行业变化,努力保持其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