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新能源车市场波澜壮阔,各大车企在这片红海中奋力搏击,竞相绽放光彩。这一年,市场见证了老牌车企的蜕变新生,也目睹了新兴品牌的强势崛起,更有不少企业黯然离场,行业格局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洗牌。
市场分化趋势显著,销量与利润的两极分化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比亚迪以其强大的垂直整合能力和全产业链自主可控优势,稳坐行业头把交椅。2024年,比亚迪实现营收7771.02亿元,同比增长29.02%,净利润更是达到402.54亿元,同比增长34%,创历史新高。吉利汽车和长城汽车同样表现出色,营收和净利润均实现大幅增长,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然而,并非所有车企都能在这场盛宴中分得一杯羹。广汽集团、长安汽车等合资品牌占比较高的车企,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显得力不从心。广汽集团今年一季度营业收入同比下滑,净利润由盈转亏,显示出市场的残酷性。造车新势力阵营同样呈现分化态势,理想汽车继续保持盈利,而小鹏汽车和零跑汽车则陷入亏损泥潭。
价格战成为新能源车市场的一大关键词。2024年,全国乘用车市场“价格战”愈演愈烈,新能源车新车降价车型的降价力度平均达到1.8万元,降价幅度高达9.2%。受此影响,行业整体利润率大幅下滑,2024年汽车行业利润率仅为4.3%,远低于2023年水平。新车市场的整体折扣率不断攀升,价格战已对行业的健康发展构成威胁。
在此背景下,新能源车企纷纷寻求转型,从拼价格转向拼价值。智能化成为新能源车的新标配,各大车企加速布局智能驾驶技术,以提升产品竞争力。特斯拉、华为、小鹏等企业的智驾系统不断刷新能力上限,比亚迪等传统车企也加速自研或合作布局,智能化已成为车企的生存门槛。同时,全球化也成为新能源车企的第二曲线,中国乘用车出口量大幅增长,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占比不断提升。
市场的激烈竞争加速了行业洗牌,多家车企因破产清算、股份转让、破产重组等原因退出市场。然而,这也为那些兼具规模韧性、技术深度与生态广度的企业提供了发展机遇。这些企业凭借强大的综合实力,在分化中寻找机遇,努力成为新能源车市场的长期玩家。
随着新能源车渗透率的不断提升,市场已从快速扩张期进入成熟期。在这一阶段,企业更需关注品牌忠诚度、产品差异化和服务体验,通过技术创新和生态布局,构建新的护城河,以应对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