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这些汽车“黑科技”真的有用吗?是时候让它们消失了!

时间:2025-05-15 15:35:31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近期,工信部针对汽车行业的“黑科技”再次出手,发布了《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的征求意见稿。此次举措直指隐藏式门把手的“软肋”——断电或碰撞后难以开启的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这已经不是工信部第一次对新能源汽车的过度宣传进行整治,上个月刚对智能驾驶领域进行了规范。

消费者对于隐藏式门把手以及智能驾驶技术的过度宣传早已怨声载道,因此对工信部的这次行动普遍持赞同态度。隐藏式门把手虽然在外观上提升了科技感,但在实际使用中却带来了诸多不便,尤其是在紧急情况下。

除了隐藏式门把手,自动启停技术也是消费者吐槽的焦点之一。这项技术理论上能在车辆等待时节省燃油,但在实际应用中却常常令人失望。频繁的启动和停止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省油效果,反而增加了电瓶和起动机的维护成本。许多老司机反映,自动启停在实际驾驶中往往适得其反,不仅影响了驾驶体验,还增加了额外的费用。

为了关闭这项功能,一些车主甚至不惜采取极端手段,比如用热毛巾捂住中控区域引发高温报警,从而关闭自动启停。这种无奈之举,无疑是对汽车厂商过度推广该技术的一种讽刺。

与自动启停类似的,48V轻混系统同样被消费者诟病。虽然理论上能够省油,但实际效果并不明显,而且价格昂贵,维修成本高。一些早期采用48V轻混系统的车型,维修费用甚至不亚于发动机和变速箱,让车主苦不堪言。

大灯清洗功能也是一项备受争议的配置。这项功能最初是为了应对恶劣环境而设计的,但在现代城市道路上几乎无用武之地。不仅触发条件苛刻,而且清洗效果一般,喷头还容易堵塞。许多车主直到车辆退役,都未曾使用过这一功能。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这项功能的普及竟然是因为一些高亮度大灯必须通过这一认证。

近年来,随着智能化的发展,许多车企开始推行“可见即可说”的理念,取消了大部分物理按键,转而采用语音控制。然而,这一做法并未得到广泛认可。语音识别系统对非标准普通话的支持较差,交互逻辑也不尽如人意。在载有同事或朋友时,使用语音控制更是令人尴尬不已。

最后,天窗和全景天幕也是消费者吐槽的重点。天窗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车内通风效果,但容易漏水且维护成本高。而全景天幕虽然避免了漏水问题,却在夏天变成了“烤箱”,迫使车主不得不安装遮阳帘。这种设计不仅增加了额外成本,还带来了安全隐患。

汽车行业的许多“黑科技”在实际应用中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反而给消费者带来了诸多不便和额外成本。商家在推广新技术时,应更加注重实用性和消费者需求,避免过度宣传和误导消费者。

更多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