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奇瑞吉利新能源转型大比拼,谁将更胜一筹?

时间:2025-05-16 07:30:03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在中国汽车产业的转型浪潮中,奇瑞与吉利作为两大代表性企业,正通过截然不同的研发战略探索各自的未来之路。

奇瑞汽车选择了从燃油车技术深耕向新能源渐进转型的双轨策略。在传统燃油车领域,奇瑞凭借自主研发的2.0TGDI鲲鹏动力与鲲鹏8AT动力组合,赢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并多次荣获“中国心”权威奖项。这一技术积累为奇瑞在海外燃油车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2024年,奇瑞海外销量高达114.46万辆,连续22年稳居中国品牌乘用车出口榜首。奇瑞在俄罗斯等新兴市场的成功,得益于其精准把握市场需求,通过“油电同价”策略,以瑞虎系列为代表的产品,在智能化配置和价格上实现了与国际品牌的竞争。

然而,在新能源领域,奇瑞的起步较晚,但通过鲲鹏超能混动C-DM5.0技术,实现了快速追赶,2024年新能源销量同比增长了232%。尽管如此,奇瑞在智能化方面的布局相对滞后,直到2024年才明确提出加速智能化的口号,智能驾驶功能仍处于追赶阶段。奇瑞的研发投入主要集中在垂直整合的自主研发路径上,其“瑶光2025”战略计划在未来五年内投入超1000亿元,涵盖平台架构、芯片、氢能等多个领域。

相比之下,吉利汽车则构建了更为全面的新能源与智能化技术矩阵。在电动化方面,吉利推出了GEA新能源架构、雷神EM超级电混等核心技术,形成了完整的三电技术体系。而在智能化领域,吉利宣称已成为全球唯一完成全域AI智能化布局的车企,技术版图涵盖了智算中心、操作系统、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等多个维度。吉利的统一智驾解决方案“千里浩瀚”,通过H1-H9五个梯度释放技术红利,既避免了技术过剩,又通过规模效应降低了成本。吉利还建立了星睿智算中心2.0,综合算力位居中国车企第一,为AI大模型训练提供了强大支持。

吉利在研发组织模式上更注重生态协同,通过与多家企业和AI企业的深度融合,加速技术迭代,这种开放合作的研发模式为吉利带来了更高的创新效率。2024年,吉利新能源销量达88.8万辆,同比增长92%,渗透率提升至40.8%,并从下半年开始实现新能源业务全面盈利。吉利的成功源于其清晰的“油电同智”战略,不仅推动“油电平权”,更强调燃油车与新能源车在智能化上的同步发展。

在盈利能力方面,奇瑞与吉利也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奇瑞2024年前三季度净利润为113.12亿元,毛利率为14.8%,而吉利同期归母净利润为166亿元,毛利率为15.9%。考虑到吉利更高的研发投入和更均衡的业务结构,其盈利质量可能更为可持续。特别是吉利新能源板块已实现盈利,摆脱了行业常见的亏损困境。而奇瑞在海外市场的成功,为其找到了新的增长点,但新能源转型仍需加强。

在人才争夺方面,两家企业都面临着行业共性问题。奇瑞计划通过港股IPO激活股权激励机制,以吸引和留住核心人才。而吉利则通过“人才森林”战略和期权长期激励计划,构建了一个稳定的人才队伍。在AI大模型等前沿领域,人才储备将成为竞争的关键。

奇瑞与吉利的研发战略对比,展现了中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多元化路径。奇瑞凭借深厚的燃油车技术积累和对海外市场的精准把握,实现了海外市场的成功;而吉利则通过高强度的研发投入,构建了面向未来的技术体系,实现了新能源与智能化的全面转型。两家企业的不同探索,共同推动了中国汽车产业的创新发展。

更多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