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汽车近日宣布了一项重大决策,计划将旗下的极氪品牌私有化,并从纽交所退市。这一决定是在5月7日正式对外公布的,吉利汽车向极氪提出了每股2.566美元的非约束性收购要约,意在收购极氪的全部已发行股份。
值得注意的是,极氪在2024年5月10日才刚刚登陆美股纽交所,如今启动私有化,距离其上市一周年纪念日仅差三天。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行政总裁桂生悦在5月15日的公开场合解释了这一决策的背景和原因。他指出,当前中国汽车市场竞争激烈,市场环境对吉利而言已经没有容错空间,因此必须迅速行动,通过整合提升竞争力。
桂生悦进一步透露,吉利汽车和极氪作为两家独立上市的公司,各自拥有不同的员工激励机制,这导致了很多利益不一致的问题,使得深层的资源整合难以推进。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吉利汽车和极氪决定合并为一家汽车公司。合并后的新公司将在组织架构上进行调整,淦家阅将出任合并后的吉利汽车集团CEO,下设吉利银河事业群和极氪科技事业群。原极氪科技的CEO安聪慧将出任吉利控股集团CEO,不再直接负责汽车业务的经营。
在合并过程中,吉利汽车的高管团队将发挥重要作用。极氪副总裁林杰已经开始统管领克和极氪两个品牌的营销工作。随着合并的深入,吉利汽车的高管团队将更多地参与到新公司的运营中。然而,尽管在人事任命上吉利汽车旧的管理层占据主动,但在组织架构层面,吉利汽车需要做出的改变可能更大。极氪的体系比吉利汽车更扁平、汇报层级更少,效率更高,因此吉利汽车内部正在进行调整,以适应新的组织架构。
除了激活组织,降低成本也是吉利与极氪合并的重要目标。吉利高层在业绩发布会上公布了合并后的三大降本目标:生产降本目标大于3%,研发优化目标达到10-20%,管理增效目标也达到10-20%。根据吉利汽车和极氪2024年的财报,两家公司去年的研发费用分别为104.2亿元和97.2亿元。如果达成降本目标,仅研发一项,合并就可以节省20亿元以上的开支。
吉利与极氪的合并不仅是为了降低成本,更是为了整合资源,提高竞争力。在当前内卷严重的汽车市场中,新能源和智能化技术的迭代红利已经逐渐减弱,竞争者技术趋同,品牌和新产品过多。对于吉利而言,规模效应和成本控制能力比品牌数量更重要。因此,吉利启动了系统性改革,重组多品牌运营体系,优化产业链资源配置,构建共享机制,减少内耗性竞争和重复建设。
吉利控股董事长李书福在2024年9月1日发表的《台州宣言》中,确立了“聚焦主业、集约发展”的核心原则。在这一原则指导下,吉利开始整合旗下的汽车品牌矩阵,理顺控股关系,减少内耗。整合的第一个高潮发生在2024年11月至次年2月期间,吉利控股与沃尔沃汽车先后向极氪转让领克的股权,最终形成极氪控股51%、吉利汽车子公司持有余下49%的领克股权结构。同时,吉利控股将其持有的极氪股权全数划转至吉利汽车,使得吉利汽车成为极氪的单一控股方。
这一调整使得吉利的汽车主业更加清晰,不再是吉利控股分别持有吉利汽车和极氪两家整车公司,而是吉利控股持股吉利汽车、吉利汽车持股极氪的单线股权关系。这一变化为极氪退市并入吉利汽车、两家公司完成组织架构合并奠定了基础。通过这一调整,吉利可以从一对多家汽车公司、业务主体的“控股型集团”向“运营型实体”转型。
合并后的吉利汽车集团将继续保留多品牌定位。极氪将对标全球豪华科技市场,领克将专注新能源高端领域,吉利银河与中国星将主攻主流消费市场。三个品牌各自占据不同的价格区间,通过价格来区分品牌。然而,这种依靠价格来区分品牌的分级方式是否是新能源时代大车企战略的最优解,还需要进一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