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近日曝光了其即将发布的两款基于Arm架构的PC处理器——N1X和N1,这两款处理器有望在6月的台北电脑展上正式亮相,标志着英伟达正式迈入CPU/GPU双领域PC芯片供应商的行列。此前,英伟达主要以GPU市场为主导,此次涉足CPU领域,无疑是对AMD和英特尔两大传统PC芯片巨头的直接挑战。
事实上,英伟达对Arm架构的兴趣并非一朝一夕。早在十多年前,英伟达便推出了基于Arm架构设计的Tegra系列芯片,该系列一度成为智能手机市场的主流选择之一。然而,随着英伟达战略重心的转移,Tegra系列逐渐转向掌机市场,手机芯片业务则趋于边缘化。尽管如此,英伟达与Arm的合作并未中断,尤其是在服务器领域。
据悉,英伟达曾计划以400亿美元收购Arm,但因反垄断审查未能通过而告吹。尽管如此,英伟达推进Arm架构CPU的研发计划并未受阻。业内普遍认为,英伟达选择Arm架构进军PC市场,实属明智之举,因为x86架构的授权一直牢牢掌握在英特尔和AMD手中。
根据网上泄露的GeekBench跑分信息,N1X处理器的单核得分为1169,多核得分为2417,性能表现接近2016年发布的x86架构移动端旗舰处理器i7-7600U。不过,由于测试版本可能存在一些问题,实际性能可能远高于此。预计N1X的整体性能将达到锐龙5 5500U的水平,与最新主流x86处理器的差距缩小至4年。
然而,与苹果M系列和高通骁龙系列相比,N1X的性能仍有较大差距。以GeekBench跑分为例,苹果M4标准版的单核得分为3890,多核得分为14703,远超N1X。与高通骁龙X系列相比,N1X的性能也存在两倍以上的差距。尽管如此,英伟达似乎仍有后手,一款代号为GB10的处理器在GeekBench数据库中现身,其单核和多核性能均展现出巨大潜力。
GB10处理器的主频高达3.9GHz,拥有20个核心,以10核10线程的模式进行测试,单核得分为2960,多核得分为10682。尽管单核得分仍低于苹果M4,但已超越高通骁龙X系列。不过,由于GB10仍处于早期测试阶段,性能数据波动较大,具体表现仍有待观察。预计GB10将面向桌面端PC或工作站级别产品线。
英伟达计划在今年四季度开始出货N1X处理器,2026年量产。而定位更低的N1处理器则要到2026年才会开始出货。早期产品将主要面向中低端PC市场。英伟达至少准备了三款Arm处理器,将在今明两年陆续上市,布局和产品思路十分清晰。
与此同时,AMD也曝光了其Arm架构处理器“声波”,预计将于2026年量产,并首发于微软的Surface产品线。据悉,“声波”将采用台积电3nm工艺,集成RDNA 3.5 iGPU。然而,目前关于“声波”的具体信息仍十分有限。
面对Arm架构的崛起,x86架构的传统巨头们并未坐视不理。英特尔、AMD、联想、戴尔、微软等多家企业已宣布成立“x86生态系统顾问小组”,旨在统合x86架构的研发力量,应对Arm架构的竞争压力。然而,各终端厂商和系统厂商对Arm架构的兴趣日益浓厚,谷歌、微软等也在持续投资Arm处理器的研发业务。
随着AMD、英伟达、高通等主流芯片厂商的陆续入场,Arm PC的生态将迎来加速发展。尽管目前阻碍Arm PC份额进一步增长的主要因素是用户认知度和生态问题,但随着各大厂商的积极布局,这些问题有望得到逐步解决。未来,Arm架构将在PC市场占据更重要的位置,与x86架构形成更为直接和激烈的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