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米汽车SU7 Ultra即将上市的前夕,知名汽车评论家闫闯在微博上做出了一个引人注目的举动——他出售了自己的小米SU7创始版车型。这款原价29.98万元的车型,在使用近一年后,里程数约5000公里,最终以28.88万元的价格成交。令人惊讶的是,二手车商随后以31.28万元的价格将其挂售,价格甚至高于新车,形成了价格倒挂现象。
这一事件迅速在社交媒体上引起了轰动,不少小米SU7的车主惊叹于其高保值率,有人甚至戏称其为“电车时代的保值一哥”。小米创始人雷军也在微博上对闫闯表示感谢,并亲自充当“中介”,为想要出售SU7购买Ultra的车主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
然而,尽管市场上对小米SU7的保值率赞誉有加,但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数据却揭示了二手车市场的另一番景象。数据显示,去年二手车市场的销量接近2000万辆,平均成交车龄接近8年,而新能源汽车的平均成交车龄也达到了近4年。一些二手车商坦言,对于小米SU7的高保值率结论还为时过早,高价收车背后隐藏着低利润和高库存周期的风险。
小米SU7之所以能在二手车市场引发关注,一方面得益于其成功的上市营销策略带来的高知名度,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新车交付周期过长。作为一款高知名度的流量车型,小米SU7在造车新势力中的月交付量一直名列前茅。去年,小米汽车的实际交付量比目标高出37%,今年4月更是连续7个月交付量超过2万辆。
然而,这种交付周期过长的情况也给二手车商带来了商机。一位二手车行业的资深人士透露,由于新车交付周期长,二手车商认为有利可图,纷纷高价收车。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简单,闫闯的那辆车在被高价收走后,在二手车商的仓库里待了70天也未转卖出去,最终被批发给了同行,这意味着高价收车的二手车商并未赚到钱,甚至可能面临亏损。
这种情况并非个例,在武汉的一家二手车门店里,一辆原版原漆、零出险、里程数仅1.9万公里的小米SU7 Pro,挂牌价20万元,约为新车价格的80%,入库65天后才成交。另一辆里程数为1.5万公里的小米SU7 Max也遭遇了同样的困境,挂牌价约28万元,入库超过20天仍无成交。
二手车商们表示,尽管小米SU7的二手车每天都有人来看,但由于价格与新车相比并不便宜多少,高价收来的车也只能高价卖出。他们不可能亏钱卖车,因此也不会太着急降价。不过,如果有合适的小米SU7车源,他们还是会继续收车,并提供寄卖服务。
在小米汽车上,创始版因为配置满和稀缺性,最初是二手市场的抢手货,但很快就被Max版取代,近期则是Pro车型和入门车型更受欢迎。这主要是因为二手车用户的需求逐渐从尝鲜式体验转向实际使用,加上特斯拉Model 3销售政策多变、价格不稳定,让不少消费者选择了确定性更高的小米SU7二手车。
不过,尽管小米SU7在二手车市场上备受关注,但其真实保值率仍然需要时间检验。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二手车平均库存周期分别为44天、43天、42天、41天,呈现缓慢减少的趋势。这意味着二手车市场的流通正在加速,而小米SU7系列车型的二手车平均库存周期却能达到60天左右,主要是因为收车价格较高。
二手车商们之所以愿意高价回收小米SU7,也与自身转型有关。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不断提高,二手车商增加新能源汽车的比重是必然的。借助小米SU7的流量,二手车商能够更好地实现转型。然而,这种高价收车的策略也意味着利润微薄,因为很难再高价成交,新车价格成为了价格锚。
总的来说,小米SU7在二手车市场上的高价现象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市场的变化,其真实保值率将逐渐显现。对于二手车商而言,转型求生存的需求更为迫切,而小米SU7或许只是他们转型路上的一块试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