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关于中国天问二号任务的发射时间引起了广泛关注。自今年春节后,该任务的进度更新似乎陷入了静默,让不少人对天问二号的发射计划产生了疑问。然而,可以确定的是,天问二号并未取消,且即将在本月内发射。
早在今年2月,天问二号已顺利抵达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然而,在此后的几个月里,关于该任务的公开信息几乎为零,导致一些猜测和疑虑的产生。但据可靠消息,天问二号的发射计划并未受到影响,只是此次发射将不会像载人航天任务那样进行现场直播和出征仪式,因此公众关注度相对较低。
航天发射领域的专业人士都知道,每次发射任务前都会发布禁航指令。当前,由于本月航天发射任务较多,禁航指令也相应增多。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何公众对天问二号的关注度不高——大家的注意力被分散到了多个航天任务上。
尽管如此,关于天问二号的发射时间还是引起了广泛猜测。外媒报道的发射时间为5月29日凌晨,而国内网友则预测发射时间可能在5月29日至5月31日之间。
那么,天问二号任务究竟要执行什么使命呢?据悉,天问二号将承担两个重要任务:一是对小行星2016HO3进行伴飞、取样和返回;二是对主带彗星311P进行探索。小行星2016HO3作为地球的准卫星,其公转周期与地球相似,被认为是研究太阳系早期演化的宝贵资源。而主带彗星311P则具有传统彗星和小行星的双重特征,对其的研究有助于填补太阳系小天体研究的空白。
天问二号的任务周期长达十年之久,这在世界航天史上也是罕见的。在这十年间,中国还将完成载人登月和天问三号火星采样返回等任务。与此同时,美国在星际采样研究方面却遭遇了预算危机。由于预算削减,NASA的火星采样返回任务和金星探测项目“达芬奇”都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这导致NASA的“毅力号”火星车挖好的土壤样本可能无法顺利返回地球。
相比之下,中国在航天领域的计划则显得有条不紊。中国不仅计划在2028年发射天问三号进行火星采样返回任务,还准备建立火星研究基地并研究核热推进技术。中国还公开邀请各国参与天问三号任务,并提供了系统级合作和单机合作两种合作方案。这一举措被外媒誉为“太空版一带一路”。而美国则因预算问题而陷入困境,无法与中国在星际采样研究上并驾齐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