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车行业的风云变幻中,一个品牌内部竟展现出截然不同的命运轨迹,这一现象实属罕见。
东风日产,凭借全新纯电车型N7的推出,仿佛踏上了春风得意的征途。上市首日,N7的订单量便突破了万辆大关,刷新了合资纯电车型的最快破万纪录。截至目前,其累计预订量更是已攀升至5万台以上,市场表现令人瞩目。
然而,与东风日产的春风满面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日产汽车正深陷财务困境的泥潭。为了摆脱这一困境,日产不得不采取全球性的大规模裁员行动,裁员人数从最初的9000人增加至20000人,占全球员工总数的15%。同时,日产还计划将全球工厂数量从17家削减至10家,关闭的工厂遍布日本、北美及中国市场。
在中国市场,东风日产的常州工厂已经关停,而武汉工厂也将在不久的将来停产。该工厂的产能闲置率高达96%,几乎处于完全停滞的状态。这一系列“断臂求生”的举措,无疑凸显了日产汽车面临的严峻挑战。
尽管N7的火爆销售为东风日产带来了一丝曙光,但从解决日产整体财务危机的角度来看,N7似乎并不能成为真正的救星。相反,由于N7的研发和生产成本等因素,它可能会进一步加剧日产的财务负担。
更为引人注目的是,N7的成功也引发了人们对于日产未来角色的深思。在燃油车时代,日产一直是东风日产的技术支柱和产品源泉。然而,随着N7的推出,中方已经掌握了绝对的主导权。日产在发布会上的低调表现,似乎也在暗示着他们已经识时务地选择了后退。这不禁让人猜测,日产未来是否将仅仅扮演一个纯投资者的角色,甚至有可能成为一个象征性的存在。
N7的成功不仅反映了东风日产自身的转型努力,也折射出合资品牌在中国市场的现状。当合资品牌从技术输出者转变为中国技术的受益者时,他们也逐渐学会了以更加谦逊的姿态面对中国市场的竞争。例如,丰田铂智3X同样因为高性价比而走红市场。
然而,在这场以销量为主导的狂欢背后,合资品牌也面临着低价与盈利之间的矛盾。如何在保持销量的同时,确保企业的盈利能力,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