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电动汽车行业的飞速发展,动力电池的安全性成为了消费者和制造商共同关注的焦点。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一项重要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该标准将于2026年7月1日正式生效。这一新标准的出台,预示着动力电池的安全性能将迎来一次全面的升级。
在位于某地的电池测试中心,央视记者亲眼见证了新国标下的电池包热扩散试验。测试中,技术人员通过内部加热装置,使电池包中的一个电芯迅速升温至400摄氏度以上。按照新国标的要求,即使在这样的极端条件下,电池包也必须保持“不起火、不爆炸”的安全状态。这一标准相较于旧版,无疑对电池的安全性能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
据了解,新国标是在2020年版《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的基础上修订而成,不仅加强了对电池热扩散等安全要求,还新增了多项安全测试项目。热扩散,是指电池包中某个单体电芯因故障发生“热失控”后,可能引发其他电芯的连锁反应,严重时甚至会导致起火爆炸。新国标将热扩散的安全要求从原有的“电池起火、爆炸前5分钟提供报警信号”提升到了“不起火、不爆炸”,旨在从设计源头上降低新能源汽车的自燃风险。
在重庆的一家汽车生产工厂内,记者看到,工人们正在将一块块符合新国标要求的电池包安装到车辆的底盘上。某汽车企业总裁邓承浩表示,为了符合新国标,他们采用了“疏堵结合”的技术,即在电芯出现异常时,通过疏导烟雾和控制温度来降低风险。同时,电芯与电芯之间还采用了大量的隔热材料,以确保电池包的整体安全性能。
某电池企业的首席科学家吴凯也透露,他们已经探明了引发电池热失控的各项机理,并在系统层面研发了航天级高效隔热材料、耐高温高压绝缘防护技术以及定向热导流设计等先进技术。这些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提升电池的安全性能,使其更加符合新国标的要求。
在新国标发布之前,已有部分企业按照“不起火、不爆炸”的要求对产品设计进行了改进。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王芳表示,根据2024年年初的调研结果,行业内已经有80%的企业具备了热扩散测试“不起火、不爆炸”的技术储备。新标准的发布实施,将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和动力电池产业产品品质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