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汽车市场的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几何时,合资企业在各大汽车集团中扮演着销量担当和利润支柱的角色。然而,随着新能源时代的来临,这一局面被彻底颠覆。自主品牌迅速崛起,而部分合资企业却成为了集团销量增长的绊脚石。
上汽集团旗下的上汽大众,作为曾经的销量巨头,如今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根据上汽集团发布的销量快报,2025年4月,集团整车销量达到376,517辆,同比增长4.59%。然而,1至4月的累计销量却同比下滑了10.65%,达到1,321,367辆。这一数据背后,上汽大众的表现尤为引人关注。
上汽大众的燃油车型,曾经风靡一时,如今却显得力不从心。尽管4月份帕萨特和途观L的销量分别达到了17411辆和13671辆,看似表现不俗,但与燃油车时代的辉煌时期相比,这一成绩显然有些黯淡。曾经月销两三万辆的盛况,如今已难以再现。
更为严峻的是,上汽大众在新能源领域的转型步伐明显滞后,错失了市场增长的黄金机遇。虽然大众是较早开始转型的合资品牌,其ID系列车型初期也颇具吸引力,但长期以来产品线单一,仅依赖ID.3、ID.4 X、ID.6 X等几款纯电车型。在插混和增程领域,上汽大众的布局明显不足,导致新能源车型销量不温不火。
具体来看,4月份ID.3的销量为4098辆,ID.4 X的销量为1900辆,而ID.6 X的销量更是低至2辆。与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型月销万辆的佳绩相比,上汽大众的新能源产品显然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上汽大众的新能源车型在用户体验方面也存在着不少问题。车机系统卡顿、导航体验差等问题频发,严重影响了用户的驾驶感受。这也是导致大众新能源产品销量低迷的重要原因之一。
面对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激烈竞争,自主品牌纷纷加大投入,争夺市场份额。而合资品牌,尤其是上汽大众等老牌企业,却显得有些犹豫不决。他们仍然坚守着燃油车阵地,对于新能源市场的布局和策略还不够明确和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