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汽车集团近期宣布了一项重大决策,计划对旗下高端新能源品牌极氪实施私有化。这一决策的核心在于吉利汽车集团向极氪提交了一份非约束性私有化报价函,拟以每股2.566美元或每股美国存托股票(ADS)25.66美元的价格,收购其尚未持有的34.3%股份。这一举措背后的逻辑与吉利控股集团早前发布的《台州宣言》紧密相连。
去年9月,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在《台州宣言》中明确指出,吉利需要明确品牌定位,优化股权结构,减少内部竞争和资源浪费,以提高整体运营效率。这一战略调整的背景是吉利过去的多品牌战略带来的管理复杂性和效率低下。为了落实这一宣言,吉利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整合措施,包括将几何品牌归入银河门下、翼真品牌并入银河系列,以及极氪与领克合并成立极氪科技集团。极氪的私有化正是这一战略调整的自然延伸。
吉利方面表示,私有化极氪的首要原因是解决双重上市带来的高沟通成本。吉利汽车行政总裁桂生悦指出,尽管是内部整合,但由于涉及两家独立的上市公司,必须遵循严格的法律和监管要求,这导致整合过程效率低下,沟通成本高昂。私有化后,这些障碍将被消除,有助于提升整体运营效率。
私有化还能解决吉利与极氪之间因利益不一致导致的资源错配问题。桂生悦进一步解释说,两家公司各自拥有不同的员工激励机制,这导致了在实际运营中各自为政,影响了整合效果。私有化后,可以统一激励机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极氪持续亏损也是吉利决定私有化的重要原因。从2021年至2024年,极氪累计净亏损已超过260亿元。作为上市公司,极氪面临着短期业绩压力和长期战略投入之间的矛盾。私有化后,极氪可以摆脱资本市场的短期盈利要求,更加专注于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
吉利汽车高级副总裁安聪慧透露,合并后的研发投入预计将减少10%-20%,供应链成本因规模化效应而下降5%-8%,产能利用率提升3%-5%,同时行政法务等费用也将降低10%-20%。这些数字揭示了私有化带来的直接财务收益。
吉利控股集团CEO李东辉表示,通过统一管理团队和业务架构,吉利在研发环节每年可节省数十亿元,联合采购方面去年已在原预算基础上额外节省了几十亿元。吉利精心设计的五大成本节省路径,每一条都针对当前运营中的效率痛点,旨在提升整体运营效率。
整合后的研发效率将得到显著提升,智能化核心产品的开发周期将从24个月缩短至15个月。按照极氪过去几年的研发投入计算,若通过整合节省15%-20%的研发费用,每年可减少约30-40亿元支出。极氪在智能驾驶、高压快充等领域的技术优势将惠及整个吉利体系,而吉利在传统动力总成、底盘调校等方面的积累也将为极氪所用,实现技术互补。
综合估算,吉利私有化极氪后,通过上述五大路径实现的年化成本节省总额将达到百亿元左右。这些节省不仅将直接改善极氪的财务状况,还将增强吉利集团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财务韧性和价格战应对能力。在当前新能源汽车行业普遍面临盈利压力的背景下,吉利的这一深度整合策略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