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金融界与科技界迎来了两大重要里程碑事件,标志着我国在科技创新和能源领域迈出了坚实步伐。
5月13日,科技部携手六大部门共同揭晓了《构建科技金融体制 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政策举措》,该举措强调了创业投资在科技创新中的关键角色,以及资本市场对科技发展的枢纽作用。政策明确指出,将集中资源助力重大科技项目,优先支持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企业上市融资,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以加速实现高水平的科技自立。
与此同时,能源领域也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5月初,世界首个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正式迈入总装阶段,这一世界级科研项目的推进,预示着人类能源领域即将迎来一场革命性变革。
BEST项目的背后,不仅是一场科技创新的盛宴,更是一场产业与创投深度结合的“隐形革命”。在全球能源短缺与气候变化的双重压力下,可控核聚变被视为解决能源问题的终极方案,正逐步从理论走向实践。
深入调研发现,BEST项目所依赖的核心材料与零部件,如超导材料、特种电源等,在项目的成功实施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这些核心部件的制造,离不开创投力量的有力支持,展现了新兴产业与创投生态的紧密融合。
超导材料,作为BEST装置的重要基石,其零电阻和完全抗磁性两大特性,为可控核聚变提供了物理基础。福建师范大学物理与能源学院教授潘熙锋指出,Nb₃Sn与NbTi超导线材,是当前超导领域的佼佼者,两者在BEST装置中各司其职,共同支撑起整个系统的稳定运行。
合肥夸夫超导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国际少数能够批量生产NbTi和Nb₃Sn超导材料的企业之一,为BEST项目提供了关键的超导线材。这些材料不仅增强了我国在超导材料领域的国际地位,也为可控核聚变产业的安全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而特种电源,则是驱动BEST装置运行的关键要素。在核聚变反应中,对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精确性要求极高。安徽金屹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凭借在核聚变能源变换领域的深厚积累,为BEST项目提供了高品质的特种电源,确保了实验的顺利进行。
可控核聚变不仅被视为解决能源危机的钥匙,更将带动多个领域的技术进步,形成庞大的产业集群。当前,可控核聚变投资正逐渐从短期炒作转向长期价值投资,全球聚变投资规模持续增长,预计将在未来几年内实现商业化突破。
夸夫超导和金屹能源,虽然成立时间不长,但已在可控核聚变产业中崭露头角。两家企业的快速成长,离不开自身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创投机构的深度支持。创投机构不仅提供了资金支持,更在战略规划等方面提供了专业指导,帮助企业跨越技术难关,实现产业化突破。
在国家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大背景下,创投行业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政策层面,“创投17条”和“科技金融15条”的出台,为硬科技企业提供了更加全面的金融支持。这些政策不仅鼓励对早期、小型以及硬科技企业的投资,还推动了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
知名投资人、国科新能创投创始合伙人方建华表示,创投机构在新质生产力崛起的浪潮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他们需要敏锐捕捉硬科技领域的潜力企业,并在资金、资源、生态等方面构建多维赋能体系,助力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科技金融15条”的发布,标志着我国科技金融体系正在不断完善。通过创业投资的精准滴灌、资本市场的孵化赋能以及货币信贷的普惠支持,硬科技企业将获得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持续资金滋养,加速形成“创新—融资—再创新”的良性循环。
在可控核聚变产业中,尽管距离商业化盈利还有一段距离,但创投机构依然坚定地投入资源,陪伴企业成长。他们相信,这一领域蕴含的巨大潜力和变革性力量,将为能源革命和产业升级提供强大动力。
随着BEST项目的不断推进和创投力量的持续支持,我国在可控核聚变领域将取得更多突破,为全球能源安全和科技竞争力贡献中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