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风光项目频遭废止,新能源开发步入“精打细算”时代?

时间:2025-05-18 15:06:18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进入2025年,我国新能源领域迎来了一股项目废止的风潮,特别是在风光项目开发端,多地纷纷公布了废止项目名单,引发业界广泛关注。

5月12日,山西省能源局率先发布通知,废止了包括娄烦县天池店乡王家崖村光储一体化发电在内的14个风光项目,总规模达到59.1947万千瓦。其中,光伏项目占10个,容量合计487.95MW;风电项目4个,容量合计104MW。这些项目的业主单位多为晋能控股集团、国家电投、大唐集团等央国企。

事实上,这股废止风潮并非始于山西。早在今年2月,福建省发改委就已废止了一批水面光伏项目,总规模约1.143GW。随后,宁夏、陕西等地也相继发布了新能源项目废止名单。据统计,今年以来,已有福建、陕西、内蒙古、宁夏、山西等多地的新能源项目废止规模已超过50GW。

在这一波废止风潮中,内蒙古废止的项目规模最大,共计37个,总规模达到1265.293万千瓦。这些项目涵盖了风光制氢、全额自发自用、工业园区绿色供电等多个领域。与此同时,光伏组件集采环节也受到了波及。中国电建集团原本计划采购51GW的光伏组件,但最终因政策调整等因素终止了采购计划。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股风光项目废止潮呢?业内人士指出,一方面,部分项目因未开工、未按时并网、未按时核准或备案等原因被废止;另一方面,受国家光伏用地政策调整影响,部分项目无法继续实施。更重要的是,新能源的收益环境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央国企在新能源项目上的投资态度变得更为谨慎。

以国家电投为例,该公司旗下内蒙古电投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曾对外发布公告,核销了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40MW户用分布式光伏项目。该项目总投资1.63亿元,但根据最新收益率要求,已不具备继续推进条件。这一举动无疑反映了央国企在新能源项目上的新态度。

政策环境的巨变也是导致央国企态度转变的重要原因。今年,国家相继出台了《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和“136号文”,对光伏电站开发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中,《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取消了工商业分布式光伏的全额上网政策,而“136号文”则取消了原有的新能源保障性收购政策,代之以机制电量和机制电价。这些政策调整使得新能源项目的收益率面临更大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剧了央国企的谨慎态度。

在此背景下,新能源项目的开发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过去那种“一边倒”盲目抢项目、上马项目的时期已经过去,取而代之的是更为理性的市场氛围。央国企在新能源项目上的投资变得更加谨慎,开始精打细算地考虑项目的收益率和可行性。那些无法按时完成抢装或收益率无法达到预期的风光项目,往往会被直接放弃。

尽管多地出现了新能源项目废止风潮,但我国新能源发展的整体趋势并未改变。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持续完善,新能源行业仍有望在未来迎来更加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更多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