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领域迎来重要动态,两份关于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指导文件——《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指南(2025年版)》及《中小学生成式人工智能使用指南(2025年版)》已正式面世。这两份文件对人工智能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提出了具体而明确的要求与规范。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新指南明确指出,学生不得直接将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作为作业或考试的答案使用。这一规定旨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诚信意识,避免学生对技术的过度依赖。特别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指南更是严格规定,他们严禁独自使用具有开放式内容生成功能的人工智能工具,以确保其学习过程的健康与安全。
新指南还着重强调了教师在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时的角色定位。文件明确指出,教师不应将生成式人工智能视为替代性的教学主体,而应将其作为辅助工具,结合传统教学方法,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一要求旨在确保教育过程的主体始终是教师与学生,维护教育的本质和核心价值。
对于这一系列新规定的出台,教育专家表示,这是人工智能时代教育发展的重要一步。它不仅规范了人工智能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还为未来教育的创新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这也提醒我们,在享受技术带来的便利的同时,更要关注技术对学生成长的影响,确保教育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可以预见,随着这些指导文件的深入实施,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学生们将在更加健康、有序的环境中探索人工智能的奥秘,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