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激光雷达技术再次成为业界热议的焦点。前小鹏汽车自动驾驶领域的一位高级专家刘毅林,对激光雷达技术提出了独到的见解,揭示了其存在的三大短板与三大亮点。
首先,刘毅林指出激光雷达在价格上相较于其他传感器存在明显劣势,成本较高。其次,随着探测距离的增加,激光雷达的分辨率会逐渐下降,点云数据变得稀疏。再者,激光雷达的寿命相对较短,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更为苛刻。
然而,刘毅林同样强调了激光雷达的三大优势。其主动发光特性意味着在无光环境下也能正常工作,不受光照条件限制。激光雷达采用TOF(飞行时间)测距技术,能够提供比其他传感器更为精确的测量结果。从市场心理层面来看,激光雷达被视为高科技的象征,加装激光雷达的产品往往能够获得消费者的青睐,甚至能带动销量的大幅增长。
另一方面,小鹏汽车另一位自动驾驶领域的高级负责人袁婷婷则对激光雷达技术表达了不同看法。她认为激光雷达所谓的“看得远”并非绝对优势,因为随着距离的增加,回波信号强度和点云密度都会大幅下降。袁婷婷指出,业界主流激光雷达的处理帧率远低于小鹏汽车所采用的摄像头的帧率,这可能导致对远距离且高速移动物体的识别误差增大。
袁婷婷还提到,激光雷达对天气条件非常敏感,尤其是在雨雾天气下,其穿透能力较弱,主要依靠毫米波雷达来弥补这一不足。她总结道,激光雷达作为一种信息密度低且易受干扰的传感器,并不适合作为自动驾驶系统的主要感知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