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吉利私有化极氪,加速“一个吉利”战略转型

时间:2025-05-19 12:00:21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在吉利控股集团近期的一系列动作中,一个明确的信息正在传递:时间不等人,市场环境对吉利来说已容不得半点差错。吉利控股集团高级管理人员桂生悦在谈及吉利与极氪快速整合的原因时,语气中透露出紧迫与决心。

吉利,这个曾经的行业霸主,如今站在了从领先到追赶的边缘。表面上看,吉利似乎已稳坐技术转型与财务健康的双料冠军宝座,2024年营收高达2402亿元,净利润更是实现了213%的激增。然而,深入剖析,吉利面临的挑战同样不容忽视。极氪,这个吉利旗下的新能源品牌,尽管承载着集团的厚望,却面临着缺乏持续爆款车型、持续亏损以及吉利各品牌间协同不足的困境。

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正趋于白热化,资本市场的估值逻辑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过去的“增长故事”转变为现在的“盈利验证”。在这一背景下,行业整合成为了必然趋势。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显然已经看到了这一点,他正在带领吉利下一盘大棋:通过极氪与领克的高端化与全球化并行战略,自研智能驾驶系统,以及“一国一策”的市场战略,构建吉利的护城河,同时重新整合内部资源。

李书福的策略清晰而明确:打造更高效的协同体系,从产品到股权,再到品牌和供应链的全方位协同,最终实现从产品竞争向体系竞争的跨越。这一策略不仅为新能源车企的资本运作提供了新的范式,也将决定吉利未来十年的市场地位。

回顾八个月前,吉利控股集团在台州发布了《台州宣言》,标志着企业进入了战略转型的新阶段。面对全球经济的新形势和行业竞争的新格局,吉利提出了“战略聚焦、战略整合、战略协同、战略稳健、战略人才”五大举措,旨在聚焦主业,布局科技生态,提升竞争力。如今,这些举措正在吉利内部加速推进,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吉利对极氪的私有化计划。

2024年5月,极氪科技集团CEO安聪慧曾三次敲响美国纽交所的大钟,带领极氪创造了美股最快上市造车新势力的纪录。然而,不到一年的时间,这家风光无限的公司或将面临私有化退市。吉利私有化极氪的背后,是被低估的股价和持续亏损的经营状况。在资本市场上,极氪的估值表现并不理想,与其他在美上市的新能源车企相比,极氪的总市值明显偏低。同时,极氪自成立以来一直未能实现盈利,亏损规模逐年扩大。

面对资本市场的压力和持续亏损的困境,吉利选择私有化极氪或许是一个明智之举。吉利汽车在2024年的业绩发布会上,行政总裁兼执行董事桂生悦指出,未来两三年,汽车市场的竞争格局将发生巨大变化,盈利能力不足的车企将面临被淘汰的风险。极氪在资本市场上不被看好,加之持续亏损,已经被挤入了淘汰赛的边缘。此时私有化,或许能够为极氪提供一个喘息之机,也为吉利的整体战略转型赢得更多时间和空间。

吉利对极氪的私有化并非突如其来,这一资本变动早有迹象。在内部,吉利集团对极氪的私有化计划给予了高度认同,股东大会上赞成票高达99.99%。在外部,吉利也通过领克并入极氪等动作,加速释放了整合和协同的决心。领克与极氪的合并不仅加速了品牌间的协同,也为极氪私有化奠定了基础。在完成领克和极氪的合并尝试后,吉利迅速推进了下一步的资本整合大动作:私有化极氪。

吉利的整合策略旨在解决沟通成本高和利益不一致的问题。桂生悦坦言,在整合过程中发现了不少问题,包括整合效率低、沟通成本高以及利益不一致等。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整合的进度和效果。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吉利选择了整体合并回归“一个吉利”的战略。这一战略不仅要求品牌和业务层面的协同一致性,在人事方面也同样如此。吉利近期的人事调整进一步加速了“一个吉利”的大战略实施。

吉利与极氪的合并旨在通过深度整合资源、降低重复投入来打造长期竞争力。如今的车企正面临着更强的竞争力考验:更强的盈利能力、更爆款的车型、更深的供应链护城河都成为了决定车企能否在竞争中保持不掉队并实现突围的关键因素。吉利正在加速深化自身的护城河建设,通过吉利银河、极氪、领克三大品牌的协同发力与技术创新来提升整体竞争力。

2025年第一季度,吉利汽车新能源销量达到了33.9万辆,同比大增135%,国内新能源渗透率突破至52.2%,远超行业平均水平。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吉利银河、极氪、领克三大品牌的共同努力。从这一点来看,《台州宣言》中提出的聚焦协同战略已经初见成效。

更多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