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大众ID系列更名能否救市?电动化竞争需靠实力说话

时间:2025-05-20 15:45:36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大众汽车正酝酿一场品牌命名革命,计划逐步摒弃其电动汽车系列中的“ID”前缀,转而启用诸如Polo、Lupo等经典燃油车名称。这一决策标志着大众在电动化转型道路上的一次重大策略调整。

自2019年ID.3问世以来,ID系列迅速壮大,涵盖了从紧凑型轿车到大型SUV的多样化车型,市场表现逐渐崭露头角。截至2024年底,ID系列在中国市场的累计销量已超过55万辆,其中ID.3作为中流砥柱,销量接近10万辆,同比大幅增长17%,并连续多次夺得合资品牌纯电动车销量桂冠。尽管全球销量未直接披露,但据推测已突破百万大关。

然而,ID系列并非高枕无忧。尽管销量可观,但产品核心竞争力的缺失成为消费者诟病的焦点。例如,ID.3的续航里程仅为450公里,在同价位区间内被众多中国品牌600公里级产品压制;而ID.4在智能化配置上也未能脱颖而出,面对小鹏、问界等自主品牌新势力,其充电效率、座舱交互等关键指标亦难占优势。

在此背景下,大众决定通过命名调整来激活品牌资产,试图将燃油车时代的品牌溢价延伸至电动领域。据悉,ID.2 all概念车的量产版或将采用Polo命名,ID.1则可能以Lupo、Fox或Up!等名称面世。未来,ID.3、ID.4、ID.6和ID.7或将分别更名为高尔夫、探岳、途观和帕萨特,以更直观地传递产品定位。

这一命名策略的调整,旨在破除现有命名体系下的认知壁垒,缩短电动产品的情感认同路径。然而,风险同样存在。一方面,命名重叠可能导致产品梯度重构,引发内部竞争;另一方面,回归传统命名可能削弱大众的电动先锋形象,影响品牌锐化度。

更重要的是,仅凭命名调整难以解决ID系列面临的根本问题。在电动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技术、用户体验和成本体系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特斯拉凭借自动驾驶技术构建溢价空间,蔚来以换电体系重塑用户体验,比亚迪则通过垂直整合掌控成本优势。相比之下,ID系列在硬技术和软实力上均未形成明显特色。

面对市场挑战,大众需要跳出命名调整的局限,从技术、用户体验和成本体系三个维度全面重构竞争力。加速SSP纯电平台落地,将900V架构、270kW超充等关键技术应用于主力车型;重启与本土科技企业的合作,补足智驾算法短板;打破传统产品定义,全系标配L2+智驾系统,探索盈利新模式;构建从充电权益到社群生态的全周期服务体系。

大众还需应对全球化市场中的本土化差异。Lupo在欧洲有深厚历史积淀,但在中国市场认知度有限;Fox在巴西市场有根基,却可能在其他地区产生歧义。因此,大众需要制定更精细的命名策略,以适应不同市场的文化差异。

在电动化赛道上,大众不能再依赖“经典名称复刻”来掩盖创新乏力。只有以更快的迭代速度、更极致的技术突破和更贴近需求的产品逻辑,才能让ID系列或任何后续车型真正获得新生。在智能电动车领域,唯一值得冠以经典之名的,永远是那些勇于颠覆、不断创新的企业。

更多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