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种名为“撕拉片”的古老摄影技术意外走红,引发了消费市场的狂热追捧。这种起源于上世纪40年代的相纸,以其独特的成像方式和复古质感,迅速成为了年轻人彰显个性和追求独特体验的新宠。
撕拉片的操作过程相当繁琐,拍摄者需要在按下快门后手动将相纸从相机中拉出,待显影和定影后,再撕下负片相纸,最终呈现出影像。由于操作不当或药水过期等原因,撕拉片的废片率相当高,但正是这种“不完美”的特质,赋予了它独一无二的魅力。
据了解,一盒原价仅为70元的撕拉片,在二手市场上已被炒至高达7000元,甚至出现了1.54万元三盒的打包售价。这一价格飙升幅度令人咋舌,即便是近期的均价也达到了1700至2815元每盒,涨幅超过40倍。相比之下,一瓶飞天茅台的价格也不过在2350至2080元之间,一盒撕拉片几乎能抵得上三瓶茅台。
这股撕拉片热潮的兴起,离不开明星效应的推动。今年4月底,知名女星鞠婧祎在微博发布了一组撕拉片照片,迅速获得了大量关注和点赞。随后,刘诗诗、虞书欣、黄子韬、古力娜扎等明星纷纷跟进,用撕拉片记录自己的日常瞬间,进一步推动了这一潮流的扩散。
撕拉片的走红,不仅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还催生了一种新的消费文化。由于撕拉片的高昂价格和拍摄难度,不少年轻人开始寻求照相馆提供的拍摄服务。在上海、武汉、重庆等城市,已经出现了多家提供撕拉片拍摄服务的照相馆,价格从几百元到数千元不等。
在这场围绕撕拉片展开的争论中,有人将其视为速食时代下的应激反应,有人则指责这是一场由资本精心策划的消费陷阱。然而,无论外界如何评价,撕拉片的走红无疑为传统影像产业带来了新的生机。
事实上,作为曾经与柯达、乐凯并称为“中国胶卷市场三巨头”的富士,其传统影像业务并未在数码浪潮的冲击下消亡,反而越活越好。近年来,富士通过涨价和饥饿营销等手段,成功将胶卷等影像产品打造成了面向摄影发烧友的“奢侈品”。
富士的翻红策略不仅体现在撕拉片上,其数码相机等产品也备受追捧。近年来,富士数码相机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持续增长,尤其受到年轻人的喜爱。富士相机的复古外观和独特成像效果,成为了年轻人追求个性和复古美感的首选。
撕拉片的热潮或许只是昙花一现,但富士所代表的复古美学和独特审美理念,却已经在年轻人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在这个数字化和高压环境下,年轻人对于复古和怀旧的追求愈发强烈,富士正是抓住了这一消费趋势,成功实现了传统影像业务的转型和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