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界的瞩目之下,微软于近日举办的Build 2025开发者大会震撼发布了其全新的战略蓝图,将焦点锁定在“开放智能体网络”这一前沿概念上。此次大会不仅见证了微软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深度布局,更预示着AI智能体技术将成为推动下一代计算范式的重要力量。
在大会上,微软一口气推出了十余款AI工具和平台,并对包括GitHub、Azure、Windows以及Microsoft 365在内的全线产品进行了多达50余项的更新。这些更新无一不围绕着AI智能体技术展开,旨在帮助开发人员打造出能够在有限人工干预下自主决策、完成任务的AI系统。微软的这一系列举措,无疑是在向全球宣告:AI智能体时代已经到来。
微软首席传播官弗兰克·肖在大会配套发布的博客文章中表示,得益于推理与记忆能力的突破性进展,AI模型如今已经具备了更强的能力和更高的效率。他强调,我们正亲眼见证着AI系统以全新的方式帮助人类解决问题。而微软,正是这场变革的引领者。
本次大会的亮点之一,便是AI智能体通过自主能力对软件开发方式的革命性变革。不同于现有的AI助手只能响应人类指令,智能体能够主动发起任务、独立决策、与其他AI系统协调,并在最少人为监督下完成复杂的工作流。这一转变标志着AI系统运行及与用户/技术交互方式的根本性变化。
微软首席技术官凯文·斯科特在大会记者会上指出,当前智能体最显著的缺失要素是记忆。为此,微软推出了包括结构化检索增强生成(RAG)在内的多项记忆相关技术,以帮助AI系统更精准地从海量数据中调用信息。他相信,从纯响应式AI到具备持久记忆系统的转变,将是智能体革命最具深远意义的突破之一。
在GitHub方面,微软也将其置于了智能体战略的前沿。推出了能够自主解决编程任务的GitHub Copilot编程智能体,这款智能体可以作为软件开发团队成员运行,自主重构代码、提升测试覆盖率、修复缺陷甚至实现新功能。微软还宣布开源Visual Studio Code中的GitHub Copilot Chat功能,允许开发者社区参与改进,体现了微软“AI创新+拥抱开源原则”的双重策略。
针对企业级AI智能体的部署需求,微软对其Azure AI Foundry平台进行了重大更新。通过提供多智能体工作流支持及Agent2Agent(A2A)、模型上下文协议(MCP)等开放协议,微软让企业能够协调多个专业智能体处理复杂任务。这一更新无疑将极大地提升企业在AI智能体应用方面的效率和可靠性。
在推动云端AI发展的同时,微软也并未忽视本地设备端AI的重要性。Windows AI Foundry作为Windows Copilot Runtime的进化版本,为Windows本地AI开发提供了统一平台。这一平台不仅包含了内置AI推理运行时Windows ML,还提供了设备端模型部署优化工具,旨在简化AI模型、工具和智能体在Windows 11或MacOS设备上的直接运行。
随着智能体在组织内的使用愈加广泛,微软也通过多项新功能解决了安全、治理与合规性需求。其中,处于预览阶段的Microsoft Entra Agent ID功能,将为开发者在Microsoft Copilot Studio或Azure AI Foundry创建的智能体自动分配Entra目录唯一身份,从而帮助企业从源头安全管理智能体,避免“智能体泛滥”现象的发生。
最后,微软还展示了其最具野心的AI智能体应用——微软发现平台(Microsoft Discovery)。该平台旨在加速从制药到材料科学等跨行业的科研进程。据微软战略任务与技术部门企业副总裁杰森·詹德透露,该平台仅用200小时就探索出一种非PFAS数据中心浸没冷却液,而传统研发通常需要数年的时间。这一成果无疑为微软在AI智能体应用方面树立了新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