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高校计算机教育领域的一次盛会——“全国高校计算机类课程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上,近70所高等学府与超过100位教育精英齐聚一堂,共同聚焦产教融合与科教融合的深度实践。此次研修班的亮点之一,是对鸿蒙人才培养的广泛关注和深入探讨。
随着鸿蒙生态的蓬勃发展,各行各业对掌握鸿蒙技术的人才需求日益旺盛。为此,全国各大高校积极响应,通过参与教育部与华为联合推出的“智能基座”等产学合作项目,将鸿蒙技术的精髓深度融入课程体系,旨在培养出更多符合产业需求的鸿蒙专业人才。
高校作为开发者培养的摇篮,正通过与企业的紧密合作,将鸿蒙的先进技术和平台引入教学和实践环节。这种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教育模式,不仅促进了科研成果的转化,更为在校学生搭建了通往创新实践的桥梁。北京工业大学蒋宗礼教授,作为国家级教学名师及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在研修班上致辞时强调,高校教师需通过持续培训,掌握鸿蒙技术的最新动态,并将其融入教学之中,从而引导学生紧跟行业前沿。
研修班现场,多位鸿蒙技术领域的专家指出,通过产学合作等项目的实施,高校能够在科研与产业之间构建起一座桥梁,满足师生对前沿科技与产业需求的探索渴望。这种合作模式不仅提升了高校的教学水平,也为产业界输送了更多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
在AI智能时代加速到来的背景下,鸿蒙系统凭借其强大的系统级AI能力、全场景协同以及全方位安全保障,正成为推动产业创新升级的重要力量。在此背景下,鸿蒙人才的需求持续增长,产业界与高校之间的合作也愈发紧密。双方正携手探索鸿蒙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共同为鸿蒙生态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