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余卓平论充换电产业:新能源汽车如何驱动低碳智慧未来?

时间:2025-05-21 19:51:55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近期,上海汽车城瑞立酒店及上海汽车会展中心迎来了2025第十一届中国国际电动汽车充换电产业大会,此次盛会由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中国充电桩网、充换电百人会及光储充换产业联盟携手策划,于5月13日至15日成功召开。

大会紧扣“加速充换电产业全球化高质量进程”这一核心议题,汇聚了来自全球的业界精英,搭建了一个多层次的交流平台,旨在通过技术交流、品牌展示及深度研讨,推动充换电产业的全面发展。

在大会的首日,同济大学知名教授余卓平就新能源汽车与充换电产业的现状及其未来走向发表了深刻见解。他提到,我国汽车产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从早年轿车普及的热烈讨论,到如今新能源汽车的迅猛崛起,已实现了从能源结构、排放控制到产业自主的全面升级。

截至2025年3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达到3447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占比高达2402万辆,这一庞大的数字背后是对充电设施的迫切需求。然而,尽管全国充电基础设施规模已达1374.9万台,包含390万台公共充电桩和984.9万台私人充电桩,但仍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新能源汽车充电需求。

余卓平教授强调,当前充电基础设施存在公共充电桩占比过高、私人充电桩建设不足、充电时间长以及超充技术对电网造成冲击等问题。他呼吁,在城市更新改造中应加强对老旧小区停车及充电设施的建设,确保车辆停放与充电需求得到满足,从而进一步刺激汽车消费。

在技术创新方面,余卓平教授指出,超充、闪充、无线充电、光储充换一体化以及人工智能赋能充电等技术将成为未来充电设施的重要发展方向。他建议根据应用场景对充电设施进行分类管理,如住宅小区、企业停车位及公共充电桩等,以实现充电技术的多样化发展。

余卓平教授还强调了充电设施与可再生资源的互动连接,特别是在公共充电桩领域加强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以及推动家用电晚间充电与可再生资源技术的结合。他认为,无线充电技术尽管效率稍低,但仍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他倡导推动智能机器人、移动充电等智能充电技术,并指出未来充电行业将实现人工智能的高度赋能。

面对产业挑战,余卓平教授表示,尽管充电行业在规模化、核心技术突破上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面临超充技术对电网稳定性冲击、电池技术迭代与充电设施结构失衡、换电标准体系滞后等问题。他呼吁业界共同努力,构建低碳交通与智慧能源新生态,推动充换电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更多热门内容
长城魏建军:新能源车热需冷思考,产业健康发展是王道
近日,长城董事长魏建军在接受新浪财经 CEO 邓庆旭采访时,对当前新能源汽车发展态势发表了看法。魏建军强调行业需健康发展,不能过度被资本裹挟。他强调,纯电动车亏损严重,难以形成商业闭环,资本已获利离场,留下产…

2025-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