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车产业迈向新能源与智能网联化的关键时期,一场突如其来的芯片短缺危机席卷了全球汽车行业,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这场危机持续了近三年,对汽车制造商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由于其高度依赖进口车规级芯片,受到的冲击尤为显著。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仇雨菁看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作为曾领导全球汽车半导体巨头恩智浦车规级芯片研发的专家,她带领团队推出了市场占有率领先的汽车座舱芯片。然而,随着高通计划收购恩智浦的消息传出,仇雨菁预见到了团队可能面临的变动,于是她决定带领核心成员共同创业。
2018年6月,一群在汽车半导体领域拥有丰富经验的专家,怀揣着对汽车智能化未来的憧憬,共同创立了芯驰科技。由于团队成员之间彼此信任且充满激情,公司从一开始就展现出了惊人的凝聚力和执行力。
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相较于传统汽车,对芯片的需求呈指数级增长,从几百颗增加到数千颗。其中,座舱芯片作为汽车的“大脑”,负责处理和控制座舱内的各种设备和软件,成为芯驰科技创业团队最早关注的关键领域。
尽管芯驰科技拥有来自国际半导体巨头的核心团队,但要在国内推出符合未来趋势的高性能座舱芯片,依然面临巨大挑战。当时,国内尚无企业能够自主设计、量产和应用此类芯片,市场占有率几乎为零。为了确保芯片的可靠性,芯驰科技采用了飞机双引擎般的冗余设计,并设定了极高的质量标准,同时在芯片设计阶段就与多种软硬件实现兼容,以确保芯片上车后能流畅运行。
经过无数个不眠之夜的努力,芯驰科技终于在16个月后成功流片了中国第一款16纳米车规级座舱芯片——X9。流片是将设计好的集成电路布局转换成实际物理芯片的关键环节,这一成功标志着芯驰科技在芯片制造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然而,新的挑战接踵而至。芯片虽然研发成功,但能否获得车企的认可并应用于实际生产中,成为摆在芯驰科技面前的一大难题。2020年初,仇雨菁亲自飞往中国台湾,将首批芯片带回国内,以确保它们能及时送达车企进行测试。这一举动不仅体现了她对事业的执着追求,也为芯驰科技赢得了宝贵的测试机会。
随着全球汽车行业缺芯风暴的加剧,芯驰科技迎来了向车企展示自己的绝佳时机。尽管整车厂对采用新芯片持谨慎态度,需要经过长时间的验证,但芯驰科技凭借较短的供货周期和优质的服务,成功吸引了多家车企的注意。在缺芯最严重的时期,芯驰科技承诺的供货周期远远短于外国芯片供应商,这对急于解决芯片短缺问题的车企来说极具吸引力。
经过一轮又一轮的测试验证,芯驰科技的X9系列座舱芯片凭借其支持“一芯多屏”等先进技术,成功赢得了上汽、红旗等车企的青睐。随后,奇瑞、长安、广汽、北汽、东风日产等车企也陆续开始尝试搭载这款芯片。2021年,X9系列芯片终于迎来了量产时刻,标志着芯驰科技在汽车芯片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如今,芯驰科技已成为座舱芯片本土出货量第一的领头羊。在成功推出X9座舱芯片后,公司又推出了E3智控芯片,进一步巩固了其在汽车芯片领域的领先地位。自2021年实现量产以来,芯驰科技的汽车芯片产量迅速突破百万片大关,并持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如今,其芯片已广泛应用于100多款车型中,覆盖了中国整车出口量前十的车企中的80%。
在高通、英伟达等国际巨头的激烈竞争下,芯驰科技凭借其对汽车智能化趋势的深刻理解和超前布局,成功撕开了市场缺口并站稳了脚跟。随着中国整车出口量的不断增加,芯驰科技的汽车芯片也将随整车一起走向全球市场,为中国汽车产业的崛起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