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交平台上,关于氢燃料汽车的讨论往往伴随着一种幽默而略带讽刺的评论:“氢燃料汽车完美解决了油车不易炸、电车炸不响的尴尬。”这样的言论,映射出部分消费群体对氢能源技术普及的微妙态度。
然而,在电动汽车领域,尤其是重型卡车方面,氢能源技术正展现出其独特的优势。以特斯拉的Semi卡车为例,虽然其提供的600kWh和1000kWh动力电池组,在理想工况下能实现300英里至500英里的续航里程,但实测显示,在满载40吨的情况下,续航会大打折扣。相比之下,氢能源重卡的表现则更为亮眼。2025年5月,京沪氢能走廊正式投运,搭载燃料电池的49吨氢能重卡单次加氢续航突破600公里,且加氢补能时间仅需10-15分钟,远胜于电动卡车的长时间充电等待。
国家政策的支持也为氢能源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助力。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政策,鼓励氢能在干线物流领域的应用,并在多地推出氢能高速免费政策。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也在电动汽车百人会上提出了长江经济带的氢走廊和氢能高速等重要应用场景。这些举措无疑为氢能源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氢能源重卡的应用场景中,短距离运输市场尤为突出。以佛瑞亚获取的河北唐山钢厂项目为例,大约500套氢能重卡被应用于钢厂内部运输。由于氢气是钢铁企业的衍生产品,使用氢燃料几乎零成本,因此备受青睐。氢能源还可作为风电、太阳能等其他新能源的存储介质,这一全新的盈利点也吸引了众多企业的关注。
在驾驶体验上,氢燃料汽车与电动汽车几乎无异。氢燃料汽车的电力并非来自动力电池,而是由电堆产生。电堆由多片单电池串联而成,形成高压驱动电机,使车辆前进。例如,丰田的Mirai燃料电池汽车,其电池堆由370片单电池串联而成,能实现114kW的最大输出功率。氢能源的储存与续航直接相关,而功率则与性能密切相关。在2025上海车展上,爱尔铃克铃尔展示了三个不同的电堆平台,覆盖了从乘用车到重型商用车等多种应用场景。
尽管氢能源技术具有诸多优势,但其普及仍面临诸多挑战。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指出,氢燃料电池系统的成本正在快速下降,预计到2030年将降至500元,届时将能与传统内燃机竞争。然而,目前氢燃料电池系统的寿命还在2万小时左右,到2030年希望达到3万至3.5万小时,技术上还需进一步研发。市场层面的挑战也不容忽视。虽然氢燃料电池汽车的产销在增长,但整体规模偏小,短期内难以出现爆炸性增长。这反过来又制约了基础设施和产业链的投入。
尽管如此,氢燃料电池汽车仍存在局部突破的可能性,尤其在长途运输、工程和工业等商用领域。中国和中东等国家仍将氢能视为重工业脱碳的核心选项。通过多维度降本和高频使用少量基建,有望在相对闭环的场景中优化投效比,推动氢能源技术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