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起涉及中国南方航空CZ5968航班的飞行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该航班从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起飞,目的地为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在降落过程中遭遇特殊情况,执行了复飞程序。
据乘客吴女士(化名)回忆,当飞机首次尝试降落时,出现了明显的颠簸,给人带来强烈的不适感,甚至有失重的感觉。就在飞机即将触地的瞬间,她清晰地感受到了起落架与跑道接触时产生的反弹,随后飞机突然拉升,开始了复飞程序。吴女士表示,尽管当天的天气看起来并无异常,但飞行过程中的颠簸还是让部分乘客感到不适,甚至有乘客因此呕吐。
根据航旅纵横提供的信息,CZ5968航班在5月20日11时14分从北京大兴机场起飞,原计划在哈尔滨太平机场降落。在首次降落前,飞机经历了多次颠簸,包括6次重度颠簸、2次中度颠簸和1次轻度颠簸。触地复飞后,又发生了1次中度颠簸,随后飞机在机场上空盘旋了一圈,最终于13时03分平稳落地,比计划时间还提前了13分钟。
对于此次复飞的原因,航空专栏专家瘦驼给出了可能的解释。他表示,根据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的气象数据,事发时段机场区域的风速较大,相当于6~7级风力。在这样的大风条件下,机组可能需要在第一次落地后持续修正飞行姿态,因此执行了复飞程序。瘦驼还指出,飞机在复飞后能够继续顺利执行后续航班任务,说明飞机并未受到损伤,也不涉及重着陆的情况。
事实上,飞机触地复飞是国际民航组织(ICAO)和中国民航局明确规定的标准操作程序。这一程序是为了应对突发情况,如恶劣天气、跑道障碍物或着陆姿态异常等,而采取的主动避险措施。根据《复飞运行安全通告》(OSB-2025-01),复飞决策的优先级高于强行着陆,旨在通过主动中止风险进近,利用剩余燃油和备降机场资源来保障飞行安全。
南航方面也对此事件进行了回应。他们表示,CZ5968航班在降落过程中遇到了低空乱流,为了确保飞机能够平稳安全地落地,机组按照程序执行了复飞操作。在气流平稳后,飞机成功安全落地。
此次事件再次提醒我们,飞行安全始终是航空业的首要任务。在面对突发情况时,机组人员需要迅速做出决策,采取必要的措施来确保乘客和飞机的安全。同时,乘客也应该保持冷静,听从机组人员的指示,共同应对可能遇到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