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消息称短视频巨头快手在其内部推行了一项颇受争议的新政策,要求包括商业化、产品、运营等多个部门的员工,每天在工作之余使用快手App浏览短视频至少1小时,且这一要求同样适用于周末。员工需通过企业微信提交使用时长,并由系统自动记录后台数据,以监督执行情况。这一举措被员工戏称为“带薪刷视频”。
据悉,该政策的出台源于快手管理层对员工产品认知现状的深刻反思。尽管快手拥有超过4亿的日活跃用户和7.36亿的月活跃用户,但管理层发现,公司内部的核心团队对于用户的真实体验存在认知偏差。例如,一些产品经理由于不经常使用自家产品,导致产品功能的迭代方向与用户实际需求脱节;推荐算法团队也因缺乏对内容生态的深入理解,难以有效优化流量分配策略。
为了弥补这一短板,快手管理层决定采取强制措施,要求员工深度体验自家产品。然而,这一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却暴露出了不少问题。技术岗位的员工虽然没有硬性的时长要求,但可以通过完成“刷视频任务”来兑换积分;而非技术岗位的员工则必须确保每天至少1小时的使用量。为了应对这一考核,部分员工开始采用“挂机刷直播”、“共享账号”等投机取巧的方式,甚至有人在线上提供“代刷服务”,每小时收费10元,日均5小时起租。
这些现象无疑让快手的初衷大打折扣。管理层原本希望通过这一政策增强员工对产品的了解和感知,但实际操作中却出现了形式主义的问题。挂机刷时长和代刷服务的出现,不仅无法确保员工真正体验到产品的优势与不足,还可能增加员工的负担,影响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效率。
对于快手而言,这一政策的实施结果无疑是一个深刻的教训。它表明,即使初衷良好,但如果缺乏有效的执行方式和灵活的调整机制,强制性行政手段也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未来,快手需要在政策制定和执行上更加谨慎和灵活,以确保员工能够真正从内心深处认同和热爱自家产品,从而为公司的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