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新冠卷土重来,药企放弃新冠产品真的是明智之举吗?

时间:2025-05-22 18:27:08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新冠病毒再次进入周期性流行阶段,全球多地监测数据显示,自4月以来,感染病例持续增加,部分地区阳性率已逼近一年来的高峰,预计很快就会达到顶点。尽管流行的毒株在不同地区存在差异,但并未观察到明显的毒力变化。这一波疫情重新引发了公众对预防和治疗手段的关注。

然而,与几年前相比,有效的新冠防治手段似乎并未取得显著进展,甚至在某些方面出现了倒退。企业层面,由于对新冠自费市场前景的低迷预期,一些疫苗企业已经放弃了在这一领域的进一步投入,将新冠疫苗视为沉重的负担。即便仍在坚持的疫苗产品,所能获得的资源也十分有限。

相比之下,口服新冠药物仍受到部分药企的重视。资本市场对这些口服药概念股也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然而,对于药企而言,如何在与新冠病毒的长期斗争中,既能避免高昂的资源消耗,又能实现合理的商业回报,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海外,新冠疫苗和治疗药物的销售额依然可观,商业价值不容小觑。以辉瑞为例,其两款新冠产品Paxlovid和Comirnaty在2024年为公司带来了超过110亿美元的销售额。这样的表现,甚至超过了辉瑞的另一款重磅产品——肺炎疫苗Prevnar family。进入2025年,尽管Paxlovid的收入低于预期,但新冠疫苗Comirnaty的销售额却实现了大幅增长。

然而,在国内市场,新冠防治需求却显得扑朔迷离。一方面,新冠疫苗已经转为自费接种,且价格普遍高于流感疫苗,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接种需求。另一方面,公众对新冠疫苗的认知也存在误区,认为接种疫苗后仍可能感染病毒,进一步压缩了市场需求。同样,口服新冠药物也面临着类似的问题。

尽管如此,海外药企的突出表现仍然值得国内同行深思。随着新冠病毒的起伏波动,以及海外药企在新冠防治领域的持续投入和回报,国内药企或许需要重新审视新冠防治市场。毕竟,只要新冠病毒不消失,其商业价值就仍然不容忽视。

在国内,一些曾经积极参与新冠疫苗研发的企业,如今已经转而将重点放在了其他领域。例如,三叶草生物虽然获批了新冠疫苗,但其目前的战略显然已经转向了RSV疫苗的研发。相比之下,获批的口服新冠药物仍受到部分企业的重视,一些企业仍在推动其商业化进程。

然而,客观来说,即便是对于口服新冠药物,药企的重视程度也有所下降。一些所谓的“推进”只是形式大于实际。这意味着,对于这些企业来说,新冠业务或许已经成为过去式。

商业行为的合理性在于其存在的市场需求。对于国内药企而言,放弃新冠资产的原因不难理解。继续投入将面临高昂的成本,包括产业化、商业化运营成本以及临床研究环节的持续性投入。监管政策的不确定性也可能抑制疫苗需求。

然而,海外市场的表现却与国内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不禁让人思考,国内药企是否错过了一个潜在的市场机会。毕竟,只要新冠病毒继续存在,其防治手段的商业价值就仍然不可忽视。

当然,国内市场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使得不能完全用海外视角来看待国内企业。但无论如何,随着新冠病毒的周期性流行以及海外药企的突出表现,国内药企或许需要重新审视新冠防治市场,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

更多热门内容
抖音“云端赏花”助力,菏泽花卉成交额大幅增长超五成!
新榜讯 5 月 22 日传来消息,抖音发布的《菏泽花卉农文旅融合抖音数据报告》表明,在 4 月 1 日至 5 月 13 日期间,抖音平台凭借“云端赏花+产业带货+文旅消费”这一创新模式,促使菏泽芍药成交额同比…

2025-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