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最新科研成果揭示了木星早期历史的惊人面貌。科学家们发现,在我们所熟知的巨大行星木星成型之前,它的体积更为庞大,磁场也更为强劲。
这项研究由加州理工学院的行星科学教授康斯坦丁·巴蒂金主导,研究成果已在《自然·天文学》杂志上发表。研究显示,太阳系首批固体天体形成仅380万年后,木星的体积达到了现在的两倍,磁场强度更是现在的至少50倍。
巴蒂金教授表示,了解行星形成的早期阶段对于解开人类起源之谜至关重要。他强调,这项研究为理解木星乃至整个太阳系的形成过程提供了重要线索。
为了探索木星的古老环境,巴蒂金及其团队突破了传统行星形成模型的束缚,转而聚焦于木星的两颗鲜为人知的卫星——木卫五和木卫十四。这两颗小型卫星的轨道特征自太阳系早期以来似乎未曾改变,科学家通过分析它们微小的轨道倾角,成功反推出了木星的原始大小和磁场强度。
研究结果显示,年轻的木星体积庞大,足以容纳超过2000个地球,而现在的木星仅能容纳约1321个地球。这一发现不仅令人惊叹,也进一步强调了木星在太阳系整体架构塑造中的关键作用。
尽管研究并未直接探讨木星对早期太阳系的具体影响,但研究团队指出,木星的形成和早期演化对太阳系的基本架构定型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当太阳形成后的残留气尘云蒸发殆尽时,行星的吸积过程也随之终止,太阳系的基本架构就此确定。
巴蒂金教授解释说,这项研究建立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参照系,为复原太阳系演化史提供了更可靠的科学依据。这一发现无疑将推动我们对太阳系起源和演化的深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