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增程VS插混,技术落后却受捧,增程车的未来在哪里?

时间:2025-05-22 19:04:29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增程式与插电混动技术之间的争论从未停歇。尽管市场普遍将增程式的兴起视为用户认知与市场趋势的产物,但仍有不少权威专家对增程式技术持乐观态度。同济大学教授、国家智能型新能源汽车协同创新中心主任余卓平,就曾公开表达了对增程式技术的看好。

余卓平教授认为,插电混动技术在性价比上不及增程式。他特别指出,小增程器搭配大电池组的增程式电动车,有望成为未来的主流方案。更令人瞩目的是,他强调增程式电动车的研发上限要高于插电混动。

从技术层面剖析,增程式与插电混动的核心差异在于发动机的功能。增程式车辆的发动机,即增程器,仅用于发电,为电机或电池供电,而插电混动车的发动机则可直接驱动车辆。这一差异导致在高速工况下,插电混动车因发动机直驱而效率更高,增程式车的高速油耗则相对较高。

动力性能方面,增程式电动车在馈电状态下容易出现动力衰减。这是因为增程器的发电速度无法满足车辆的用电需求,车辆不得不限制电机的输出功率。然而,在低速市区工况下,增程式电动车与插电混动车均采用纯电行驶或“增程模式”,此时增程式电动车反而更具优势。

但仅从高速油耗来判断技术优劣显然过于片面。某机构曾对多款SUV进行120km/h高速馈电油耗测试,结果显示,丰田汉兰达双擎这款“蓝牌车”表现最佳,其油耗低于众多插电混动和增程式车型。原因在于测试均在馈电状态下进行,插电混动和增程式车型虽电量更高,但电池重量却成了负担。

从实际使用场景来看,城市通勤成为许多用户的主要用车场景,此时插电混动车的优势并不明显。而增程式电动车则通过不断优化增程器和增大电池容量来解决高速油耗高和馈电状态下动力不足的问题。不少车企推出了专为增程式设计的发动机,追求更高的热效率,同时增大电池容量,以提升纯电续航和补能效率。

余卓平教授还指出,目前市面上的增程车型尚无一款能让人完全满意,主要原因在于缺乏优质的增程器。他认为,增程器应专注于发电工况,进一步降低尺寸、重量和功率。同时,他强调拥有家用充电桩是使用增程式车型的前提条件。

在新能源大趋势的推动下,通过增程技术降低燃油部分的制造成本,增加车辆在三电领域的投入,成为提升用户体验的有效途径。这不仅为用户带来更接近纯电的用车体验,还因纯电续航的提升,使得更多用车场景可被纯电覆盖。

理想、问界与零跑等已实现盈利的新势力品牌,均选择了增程式路线。这既反映了消费者的真实选择,也验证了压缩传统燃油系统研发投入,将资源倾斜给电动化、智能座舱和整体用车体验的务实商业逻辑。例如,魏牌摩卡DHT搭载DHT多挡混动技术,销量却不及采用增程方案的问界M5和理想ONE,这一“先进技术”输给“落后技术”的现象,恰恰说明了技术需结合场景的重要性。

更多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