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动车后市场这片蓝海中,一个名为“快驴科技”的企业正悄然崛起,试图复制汽车后市场“途虎”的成功路径。尽管鲜为人知,但快驴科技每年为全国数以千万计的电动车提供电池更换服务。
近日,快驴科技向港股市场发起冲击,其神秘面纱也随之被揭开。作为短距离绿色出行科技综合服务商,快驴科技在行业中占据领先地位,市场份额高达2.2%。然而,其业务高度依赖电池销售,尤其是铅酸电池,这一单一业务模式成为其发展的双刃剑。
随着电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电动车后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据统计,中国电动两轮和三轮车的保有量已超过5亿辆,并以每年超过7000万辆的速度激增。这一庞大的市场催生了对电池、维修和保养等服务的巨大需求。然而,市场分散,品牌经销门店和街边修理店成为主要的服务提供者,存在诸多痛点。
为解决这些痛点,快驴科技应运而生。其业务生态体系由三大支柱构成:“快驴出行”作为核心服务,提供电池销售等关键服务;“快驴优选”则负责产品质量保障;而“快驴教育”则通过技术培训提升服务水平。尽管听起来颇具科技感,但快驴科技的实际业务却相对简单,主要依赖遍布全国的900多家区域服务商和超过2万家合作门店销售电池。
然而,快驴科技的科技属性并不突出。其研发人员数量仅为16人,占员工总数的6.7%。研发支出更是微不足道,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快驴科技更像是一个大型的蓄电池经销商,盈利能力有限,只能依靠规模取胜。近年来,其营业收入虽然有所波动,但毛利率和净利润率均处于较低水平。
更为关键的是,快驴科技所销售的电池产品几乎全部来自超威集团,这一全国电池行业的龙头企业。作为超威集团旗下“金超威”品牌铅酸蓄电池的全国独家总代理,快驴科技对超威集团的依赖程度极高。近年来,其对超威集团的采购金额占采购总额的比例始终保持在90%以上。这种高度依赖单一供应商的模式无疑增加了快驴科技的经营风险。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快驴科技并未停止前进的步伐。为了摆脱对供应商的过度依赖并提升盈利能力,快驴科技计划向产业链上游延伸。一方面,公司计划建立自主的铅酸电池制造工厂,以减少对超威集团的依赖;另一方面,公司还计划进军电动车制造领域,通过OEM生产模式参与轻型电动车的设计、研发和定制。
快驴科技还在探索共享出行业务。自2024年开展以来,该业务已与多个地区的合作伙伴签署了长期合作协议,并投放了数千辆共享电动车。未来,公司计划进一步扩大共享电动车的投放规模,并采购重型长续航电动车用于商业物流行业的租赁。
为了支撑这些业务规划的落地,快驴科技急需大量资金投入。因此,公司选择赴港IPO,希望通过资本市场筹集资金,为未来的发展注入动力。
值得注意的是,快驴科技的创始人武英杰与超威集团有着深厚的渊源。他曾在超威集团担任要职,负责金超威品牌电池的销售和运营决策。正是这段经历让他看到了电动车后市场的巨大潜力,并说服超威集团创始人共同创立了快驴科技。虽然超威集团后来退出了快驴科技的股权,但武英杰仍然持有公司的大部分股权,并担任执行董事。
在快驴科技的发展历程中,公司只进行过一次外部机构融资。2023年,泰安远望出资8000万元获得公司10%的股权。这次融资为快驴科技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支持。
展望未来,快驴科技计划进一步拓展服务网络,并进军海外市场。公司计划将业务复制到印尼、尼日利亚、孟加拉等国,以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