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上海商业航天崛起:千帆星座组网加速,1.5天造星梦成真!

时间:2025-05-23 20:31:24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在中国上海松江区,一座充满未来感的航天展厅吸引了众多目光,这便是格思航天展厅。步入展厅,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那壮观的卫星堆叠模型。作为商业航天领域的佼佼者,格思航天已成功以“一箭18星”的方式将两批次共36颗一代互联网卫星送入太空。

随着脚步的移动,一条与众不同的卫星生产线映入眼帘。这是一条智能化的脉动生产线,各个工位分工明确,平板式构型的卫星如同在流水线上奔跑的“工人”,穿梭于不同工位间,高效地完成生产过程。这一场景,颠覆了传统卫星生产的模式。

商业航天作为推动空间信息产业发展、建设航天强国的重要力量,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在格思航天,记者见证了这一变革的生动实践。从全新的生产流程到创新的思维方式,再到颠覆性的商业模式,这里的一切都让人耳目一新。

格思航天不仅在“一箭多星”技术上取得了突破,更首创了“一箭18星”堆叠发射分离关键技术。这一技术充分利用了有限的运载空间,大大提高了卫星部署效率。与传统的圆柱体或立方体卫星不同,格思航天的卫星采用了平板式构型,便于堆叠发射。这一创新设计,使得卫星能够更高效地进入太空。

2025年3月12日,在海南文昌商业航天发射场,格思航天再次展示了其强大的发射能力。长征八号遥六运载火箭以“一箭18星”的方式,成功将千帆星座的第五批组网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至此,千帆星座的在轨卫星数量达到了90颗,其中由格思航天研制的卫星占据了36颗。

格思航天的卫星数字工厂位于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卫星互联网产业基地,这座建筑面积超过3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工厂,外观酷似一座科技馆。与传统卫星生产车间相比,这里更像是一条高效的流水线。高精尖的自动化设备替代了部分人力,专业技术人员则专注于精密件的组装和品控,生产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

在格思航天的卫星工厂里,记者看到了一幅繁忙而有序的生产景象。12个核心工位上,工人们各司其职,自动化设备高速运转。这里不仅实现了端到端的功能全覆盖,还在数字化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一旦产能爬坡完成,格思航天将能够以每1.5天制造一颗卫星的速度,年产300颗卫星。

更令人振奋的是,格思航天二期工厂项目已经正式签约落地松江区。该项目计划投资超过10亿元,建设吨级卫星脉动生产线,预计将在2027年投入使用。这一新工厂将主要针对后续推出的大尺度手机直连卫星进行生产,进一步填补国内在吨级卫星批生产能力、堆叠试验能力、系统级测试能力以及大尺寸太阳翼总装及验证能力等方面的空白。

近年来,中国商业航天产业迎来了快速发展期。政策的逐步开放为商业航天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然而,面对全球低轨卫星资源的激烈竞争,中国商业航天企业仍需迎头赶上。在这方面,格思航天无疑是一个杰出的代表。它不仅在技术上取得了突破,更在商业模式和生产流程上进行了创新,为中国商业航天的未来发展树立了榜样。

更多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