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浪潮中,一场被誉为引领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方向的盛会——文博会,自2004年首届举办以来,规模从4.5万平方米扩展至现今的16万平方米,汇聚了众多文化产业的顶尖力量,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迎接全球的目光。
文博会不仅见证了文化产业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过程,展现了文化产业的新机遇与潜力,更以高含量的AI展区抢占了行业先机。在文博会的开幕首日,广汽集团携手华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重实验室,联合发布了“人车家-文化科技引领未来生活态”,这一创新理念迅速成为文博会的焦点。
这场发布会尤为引人注目,不仅是广东展团在本届文博会的首场重头戏,更是一次文化赋能产品、产品重塑未来的大胆尝试。华为鸿蒙系统、央视超高清音视频技术、广汽智能制造能力,三者紧密融合,编织成一张覆盖千家万户、万千场景的智能网络。
此次合作的最终目标,或将开启一场关于“移动生活空间”的革命。汽车,这一传统的交通工具,正逐步进化为融合文化、科技与生活方式的“第三生活空间”,这一变革或将颠覆传统的生活方式。
“人车家”概念,初看之下或许令人疑惑,但仔细探究,却能发现其背后的深远意义。如今智能终端领域流行一个观点:“车是移动的家,家是固定的车”。本质上,汽车与家都是生活空间,只是一个是移动的,一个是固定的。广汽、华为、央视此次的联合发布,正是要打破这一物理界限,实现人、车、家的无缝连接。
在传统观念中,汽车是工业文明的集大成者,主要功能是代步。但如今的汽车,正突破物理边界的束缚,成为连接人与家的桥梁。过去,人、车、家三者各自为营,难以实现直接互联。而现在,广汽、华为、央视三家巨头联手,就是要打破这一壁垒,实现“人车家”智能生态的全面覆盖。
想象一下,在“人车家”智能生态下,生活中的各个环节都能紧密相连。开车时,你可以轻松控制家里的智能设备;离家时,车机语音可一键关闭全屋家电;在车里,手机、家里的智能设备也能无缝对接,听音乐、查信息更加便捷。当车辆驶入车库,家里的扫地机器人开始工作,空调调整到最舒适的温度,这一切都变得如此自然与和谐。
“人车家”生态的本质,就是打破空间界限,让技术成为生活的“隐形管家”。这种智能协同,让我们的生活与出行更加一体化,打破了过去的壁垒与隔阂。
“人车家”全生态,是一个集多场景于一体的智能生态系统,它颠覆了传统的以车或家为核心的单一服务理念,将人置于服务系统的核心地位。这个生态系统致力于全方位提供主动化、个性化的智能服务,通过多样化智能设备、深度智能化功能无缝衔接人、车、家等多样化丰富场景,从而构建一个以人为中心、主动服务为特色的智能化超级大生态系统。
“人车家”不仅仅是一次技术创新与变革,更是对未来生活方式的一次全面探索与全新定义。其中蕴含着巨大的产业机遇,一旦这一全新生态系统逐步构建完善,必将为相关领域带来颠覆性的变革。
“人车家”概念的兴起,可以追溯到2023年。这一年,小米首次提出了“人车家全生态”的集团战略,华为推出了全新品牌“华为鸿蒙智家”,理想也在全员信中提到要持续用新科技改变生活中最重要的两个物理空间——“车和家”。如今,“人车家”已成为汽车行业发展的共识。
广汽集团、华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重实验室的联手,之所以如此重磅,关键在于他们各自领域的技术和产品优势。三家技术优势互补,形成了一个坚不可摧的“铁三角”技术链。华为的鸿蒙系统为这场实验注入了底层技术逻辑,广汽提供了制造业的硬核支撑,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重实验室则让用户体验向高端化跃迁。
在文博会上,广汽发布的传祺向往M8乾崑,其15.6英寸中控屏与17.3英寸吸顶屏构建的沉浸空间里,用户可轻松实现影视内容的跨屏流转,通过语音指令同步调节车内环境与家居设备。这种打破物理界限的交互逻辑,让超过5万款移动应用和75个原生车机应用自如流转,构建起覆盖影音娱乐、远程办公、智慧生活的数字生态。
华为鸿蒙生态的赋能、广汽智能制造的物理载体、总台国重实验室的高端化用户体验,三者的紧密结合,让“人车家”从概念逐渐变为可感知的现实智能生态。虽然前路依然漫长,但这次文博会上,我们已经看到了汽车开始学习“思考”,客厅与车厢的界限逐渐模糊,一个全新的智能生态时代正在悄然来临。